初一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杨迎红 2014年2月20日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实验重心,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本学期的主要工作目标
1、组织全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全组数学教师能较好的把理念贯穿 “鲁教版”的数学教材中,通过解数学题的训练,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对数学案例的分析,学会对数学教学的理论研究,促进自身数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2、继续落实数学教学常规。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的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是:教师利用较短的时间,尽快熟悉“鲁教版”教材的体系和机构,感受“鲁教版”教材的思想和教学技巧,做到因材施教,明确方向,不断调整数学策略和方法,不断获取数学信息,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实施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按学部要求,每周进行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共同探讨,不流于形式。每一次定主讲人,定内容,共同讨论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学中做到统一进度(见教学进度表),认真备课,钻研教学方法,坚持记教后记。本着共同的目标,平时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3、在教研组内认真上好公开课。为了使工作有效的得以开展,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力争在全组人员的团结合作下上好每节公开课。
4、在课堂教学上以及作业中体现分层教学。作业、试卷认真批改,学生出现错误及时改正,改正后需批改。
5、每学期每人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全组人员共同听课、评课,多提建议,自我反思,以便相互学习,不断改进,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创造互相促进的人文环境,探索多种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自觉提升业务能力。
6、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善于发现、及时总结与反思的意识。关注数学教学研究,关注学生的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7、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学习的环境。所以要求老师上课时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以此强化课堂交流、探索、创新。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8.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落实到人,力争不落下一个孩子,提高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从而减少差生面,以提高每个班,以致全年级的平均成绩,为学校“保五争三”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