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记忆法
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趋淡薄,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但是到底在什么条件下记忆才淡薄的呢?它有什么规则可循呢?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最多领域之一。艾宾浩斯有一个实验结果绘成的图表,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解读遗忘规律
(一)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启示: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二)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启示: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
艾宾浩斯曲线遗忘规律曲线表
学习后的时间20分 1小时 8小时 24小时 2日 6日 31日
记住率(%) 58 44 36 34 28 25 21
遗忘率(%) 42 56 64 66 72 75 79
启示: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以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了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三)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异议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启示: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记住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比如应用谐音来记忆。“饿的话每日熬一鹰”,代表“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四)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启示: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学习这些知识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五)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启示: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学科知识有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六)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1、前摄抑制:前面识记的内容对后面识记的内容有抑制作用
2、后摄抑制:后面识记的内容可影响前面识记内容的记忆效果
启示:对所要记忆的内容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和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者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加记忆效果。
(七)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启示:劳逸结合,不要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没学习四十五分钟就应当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这些锻炼一定会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增强你的学习效率,切不可等闲视之。
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几种具体形式
从时间安排方面讲,复习与自测可以定期的进行也可以随时的,复习与自测可以结合进行,对学过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先自测一下,不会的,或记得不牢的再进行重点复习。
1、 定期复习与自测: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位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全书测就问题不大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