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2015.12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15-12-03   点击:   来源:   作者:luping

尝试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分层次教学的教改措施

1.学生主体层次化。分层次教学是以班组教学为主,小组群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编组。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组:甲组是学习有困难的,乙组是成绩中等的,丙组是成绩拔尖的。甲、乙、丙人数比例大致依次为145,但所分的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思维程度或理解能力的变化,再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甲组逐步解体,乙、丙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2.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层次后,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甲组学生完成低级目标,乙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丙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际力量选择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尤其是甲组学生教师积极启发、适时引导,鼓励其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3.教学过程层次化。分层次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的做法,又有因人制宜的特殊步骤,课堂教学分步进行。

第一步,依纲阅读,自我达标。上课开始,老师用提问、检测等形式以旧引新,揭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展示甲、乙、丙三组的自学提纲,使每组学生都明确这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让学生依纲阅读,使甲组感到并非艰深莫测,高不可攀,乙组也学得轻松主动,丙组也可再向纵深钻研。通过努力,均可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分层次点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巡视获得的信息,把学生存疑的地方再向学生展示出来,以求释疑,进而消疑。然后,根据教材重点和课堂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再适当点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

第三步,课堂训练层次化,即以乙组学生为主进行巩固新知识的层次化练习。通常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练习: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基础性练习三个组的学生全做。提高性练习丙组学生全做,鼓励乙组学生选作。有时还布置弹性练习,以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尖子生做。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了解全体学生对课堂目标达标情况,及时进行课内辅导,并根据实际情况布置课后练习。

4.作业布置层次化。除了课堂训练外,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也分层次。甲组是基础性作业,乙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丙组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难度、综合性的题目各半,还适当布置一二题弹性题供尖子生思考。学生在达到自己应达到的要求后,再向高一级题目靠近,逐步培养进取精神,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5.效果评价层次化。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要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同时产生一种前进的动力。为此,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不同成绩做不同的评价。只要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给以肯定性评价。另外,在成绩考查中也层次化,同一试卷分A、B、C级,也可同样题型、同样难度的试卷,衡量定级的标准层次化,也许乙组学生的甲组学生可为,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责任编辑 陆平

2015.12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