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有效预习的习惯养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初中英语预习要求、预习方法和预习展示强调实现学生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1.明确的初中英语预习要求是促进学生有效预习的前提
要求明确、目标合理,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前提。经常会有教师这样布置预习作业:“课后请同学们预习一下第二单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他们需要被告知清晰的行为目标及达成目标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设计简便易行、指向明确的预习作业。这些作业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操作性预习,即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动嘴读、用眼看。我在布置关于色彩的预习任务时,就这样明确规定:① 准备课本提到的八个颜色的水彩笔;② 在每支水彩笔上用英语标注出对应的颜色;③ 用老师以前教过的方法试着拼读八个表示颜色的单词。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操作,便于教师检查,让预习真正落到实处。而背景式预习、归纳式预习等形式,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例如在教学“天气”主题一课前,可布置学生观看当天的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并记录一些城市天气情况,以便上课交流。
2.科学的初中英语预习方法是实施学生有效预习的关键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对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尝试利用开课、结课前后一段时间,向学生集中讲解预习方法,并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分组讨论,或进行适时的个别指导,以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的方法,并不断完善。有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新课预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预习“家庭成员”主题的单元时,我首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看插图,让学生大致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接着和学生听第一遍录音,形成初步印象;听第二遍录音,分清对话的人物;听第三遍录音,标注新的单词和句子,让学生在熟悉和模仿中了解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回家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也可以是画像),以备在新课教学中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预习方法。第一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起始阶段,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学具、听课文录音、标注新的单词和句子,做最简单的模仿;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听课文录音、模仿录音、尽可能跟读、标注难点、基本理解对话内容;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读音规律尽可能准确地跟读录音、了解单元学习的目标、能向老师提问。
3.多样的初中英语预习展示是实现学生有效预习的保障
多样化的预习成果展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每节课开始前,可花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成果的课前汇报、展示,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单词和句子,可以是课文背景知识,可以是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与疑点,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点,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真正从学情出发,让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是强化有效的课前预习。从某种意义上讲,提供汇报和展示的机会,是对学生预习的肯定,能让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课前预习,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