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科研活动>>文章内容
九年级各学科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发布时间:2016-01-11   点击:   来源:   作者:王立琴

初三语文备课组复习计划

为了迎接期末考试,保持语文在片里的优势地位,根据学校安排,本备课组以新课标为指针,立足课本,精心钻研考试各类题型,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制定以下计划:

一、 学情分析

1、 名著阅读:学生很多对故事情节不够熟悉,考试时审题不清,导致有过半学生在考试中不能得分。

2、 改病句:由于期中考试时没有进行专项复习,所以在考试中学生失分较多,连常见语病都不会改。

3、 阅读理解:做阅读理解时,学生审题不清,不能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字、词、句进行分析,答题时随心所欲,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所以得分率不高。

4、 作文:作文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大部分学生能围绕要求写作,但是写得不细致,几乎没有文采。

二、 复习措施

1、 夯实基础,加大对字词的训练,加强对书写的要求。

2、 名著平时加强抽查,激励学生阅读原著。

3、 改病句除了要进行专项训练外,还需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

4、 阅读理解既要有课内文本的练习,还需结合课文文本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授之以渔,教答题技巧,提高答题的规范化。

5、 古文翻译要强调字字落实,阅读理解立足基础,加强训练,拉网过关,注重理解,链接课外。

6、 作文加强片段训练,强化作文的升格训练,提高对作文书写的要求。

三、 具体分工

姓名

基础知识

文言文阅读

其他

顾榴英

默写

《醉翁亭记》

综合试卷

张美红

字、词

《桃花源记》

语言运用

马秋夏

名著阅读

《与朱元思书》

文言文基础知识

蒋春霞

广告

《捕蛇者说》

文言文翻译

费寒芳

修改病句

《岳阳楼记》

课内现代文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策略和计划

2016年1月5日 徐雪兰

、复习策略:

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即单元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本次数学期末考试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一阶段的复习要扎扎实实地抓基础,使每个学生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每天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第二阶段:综合模拟。复习的形式是模拟期末考试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研究前几年的期末试卷,适应性的训练,试卷的讲评,注重典型错误的分析,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模拟考试训练: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出好或选好试卷: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出好模拟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期末试卷的要求。  

2、认真评阅试卷:有效地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3、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巩固 

二、复习计划:

1、2016年1月4日:复习《一元二次方程》。

2、2016年1月5日:复习《圆》。

3、2016年1月6日:复习《相似三角形》。

4、2016年1月7日:复习《锐角三角函数》。

5、2016年1月8日:复习《统计》、《概率》。

6、2016年1月11日:模拟试卷一。

7、2016年1月12日:模拟试卷二。

8、2016年1月13日:模拟试卷三。

9、2016年1月14日:模拟试卷四。

10、2016年1月15日:去年期末试卷。

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一、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掌握不够扎实

2、阅读部分得分较低,书面表达更差

3、两极分化严重,不及格的人数近一半,有的班级超过一半

4、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失分很多,学生普遍错误率高

5、书面表达不够规范,有些学生连分段、字数这样的要求都达不到

二、期末复习计划和分工

1、期末考试范围9A四个单元,从Unit5开始,逐个单元复习,每个单元要准备单词默写卷和词组默写卷,单词默写卷由刘婷负责,词组默写卷由谈晓泓负责,另外四个单元综合的词形变化,主要针对试卷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不同的词性和形式,由蒋晓英负责。(考虑到学期结束,学生的压力较大,所以词组默写的数量不能太多,不求面面俱到,一定要抓基础,数量每个单元20个左右)

2、针对期中考试书面表达不够规范的问题,一定要在考前多次强调分段、字数的问题,另外专门辅导如何让作文得到最基础的分数,简单的语句应该如何表达,优秀学生如何为书面表达润色,这一块,有胡冰负责。

3、完型阅读在试卷上面占了很大的分值,由于平时训练得不够,而且难度也很大,对于中差生很难把握,所以平时要在课上留出一些机动时间,让优秀生可以训练,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方案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练讲练,变一法一题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 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2015-2016年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复习计划

陆 平

复习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我校化学组制定计划如下:

一 . 熟悉 “新大纲 ”,完善复习的指导思想。

1 .不超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 .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由于中考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方法不灵活,是难以圆满完成中考的。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 .狠抓 " 双基 " 。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 .提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 .分类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 .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 .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 .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决各类题的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复习中要重视 “ 信息反馈 ” 。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 “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 .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 ”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 .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 .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4 .通过形成性测验,检查复习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多次的测试是以化学知识系统为线索,将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的结果跟教学目标相对照,借以考察所达到的程度与差距,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工作中的缺陷,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找出原因,从而获得反馈信息和对学生作出评价。

三、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 。

2 .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 .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 .注意心理训练。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最后阶段是自我复习,自我完善阶段。由学生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2016-1-5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