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分层施教组织形式初探(2016.1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16-01-12   点击:   来源:   作者:luping

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分层施教组织形式初探

分层递进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共有6个环节:分层诊断补偿,诱导目标----引入新课、分层明确目标----分层施教导学、实施分层目标----分层检测反馈、分层矫正回授----整理小结回扣目标----分层布置作业。其中分层施教导学、实施分层目标这一环节,它是分层递进教学最难操作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环节。在实际中,教师对如何组织这一环节的。教学,感到较为棘手,较难操作。因此必须构建。起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分层施教导学、实施分层目标这一环节的组织形式即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分层进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本文想结合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和我校近几年的实验和研究体会,在这方面作初步的探索。

一、分层施教导学、实施分层目标这一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

该环节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用一句话概括为:统一授课,创机会,找起点、设台阶、小步子、多讨论、多活动、快反馈、常鼓励、助成功。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操作

该操作程序有以下几步;创设分层问题----自学思考实验----小组讨论辨析----组间交流信息----教师精讲解疑----师生归纳总结----分层巩固练习----分层鼓励评价。下面将各步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创设分层问题:这一步就是根据分层目标,找准起点、多设台阶、以旧知为铺垫,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一环扣一环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阶梯性思考题。然后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分层问题进入下一步的自学思考实验。通过创设问题,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冲突,使学生的认识矛盾激化,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同时激励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深入地进行“内化”和“外化”的认知过程。这样创设出一种较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在课堂上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打下基础。

(二)自学思考实验:这步就是学生带着分层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或者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

在实施这一步时应注意:

1.当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阅读课的有关时。必须给子充足的时间。

2.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认真读、动脑想、动笔画,尝试回答,及时问。

3.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如果是在试管中进行的简单实验,尽可能将它改为分组实验,可两人为一组,也可四人为一组。

4.做分组实验时,教师讲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强调不管是哪层学生应该从A层问题开始思考,然后向BC层递进,避免各层学生误认只解决了本层问题后就没事了。

6.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了解学生思考,阅读课本及实验的情况,做必要的指导。

(三)组讨论辨析:这一步就是学生将自己通过自学思考实验得到的见解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在自学思考实验过程中没有解决,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每个学生在小组长组织下,从顺序上按A层问题----B层问题----C层问题的顺序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形式上是小组成员将自己“我是这样做的、想的,我的看法是结果是”等在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其他同学听后进行相互补充或评价。当遇到困难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在实施这一步时应注意:

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不要每个问题都讨论,应是讨论哪些重要的问题,疑难性的问题,大家感到模糊不清的问题。

(四)组间交流信息:这步就是在教师组织下请一些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作口头发言。其他同学听后可对他作评议补充,甚至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将其中有价值的观点中起来,但不给出结论,而又欲擒故纵将问题抛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将观点进一步分化、改组,形成不同“流派”,进而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在一派“学术争呜”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当争论进入白热化的程度时,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

实施这一环节注意

1.充分合理运用各种体态语言和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表扬、鼓励、鞭策。如把微笑带入课堂,用期待和激励的目光,让学生从我们的目光中获得心理满足,感受成功。

2.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反应,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发言的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师要学会真心地欣赏,真心地倾听,真心地关注每个学生。

(五)教师精讲解疑:这一步就是教师将学生想不到,讨论不清的问题讲解充分,分析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清除疑点,排除障碍上

(六)师生归纳总结:经过上面几步学习后,学生获得的知识仍可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步就是师生对所学的某个知识点从某几方面进行小结归纳,使学得的知识系统化。归纳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可由某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结,再由其他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补充,也可以由老师进行小结,也可以由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七)分层巩固练习:学生在获取系统化,结构化知识之后,及时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指导学生使知识得到创新应用。使学生逐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分层鼓励评价:实施鼓励性评价时,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和表扬。

在课堂上,实施鼓励性评价时应注意的是:

l、在课堂上要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优点,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赖以进步的优点。

2、实施鼓励性评价,鼓励和表扬除了对结果加以肯定以外,还要正确说明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鼓励和表扬并不是教师有意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恰如其分的奖励。

3、要坚持分类分层评价,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法。

4、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失败,给予鼓励和信任,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

5、坚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待人。

分层递进教学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内在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准备,这一实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

责任编辑 陆平

2016.1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