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初级中学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评选办法(草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创设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强化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职责,调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积极性,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长的群体作用,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制定本意见。
二.评比条件:
1.全组成员师德优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勇挑重担,爱护学生,为人师表。
2.备课组、教研组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全组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效果好,成绩显著。
3.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或有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论文研究能与教育教学密切联系。
4.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材料齐全,字迹工整,不敷衍了事,各类资料有极高的实用性、参考性和指导性。
三.评比办法:
对照《洛阳初级中学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考核细则》,由备课组、教研组自评、申报,再由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确定。
四.优秀备课组、教研组每学年评比一次。
五.凡评为校级优秀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学校将给予该组内成员300元/位的奖励,同时也作为今后评优评先加分条件之一。
洛阳初级中学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考评小组
2016年1月
洛阳初级中学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考核细则
备课组或教研组: 组长:
项 目 |
序 号 |
考 核 内 容 |
评 分 标 准 |
项目分值 |
自评分值 |
考 核 分 值 |
常 规 工 作 60 分 |
1 |
每学期按要求制订本组工作计划,安排校本教研活动和校级公开课,按要求准时上交。 |
未按要求制定校本活动扣1分,校级公开课少于要求扣1分,无故延迟上交扣1分。 |
5 |
|
|
2 |
组内能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
按时开展得5分,无故少开展一次扣1分,凡本组教师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扣1分/人次。 |
5 |
|
| |
3 |
组长根据学校工作,在公开课周按计划安排校级公开课,上报学校教务处,组织全组老师参加听课。 |
按时开设得10分,无故少开设扣1分/次,听课人数每次少于本组人数扣1分/人次,组长少听扣2分/次。 |
10 |
|
| |
4 |
在每次开设公开课后,能及时组织本组教师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并做好评课记录。 |
按时开展全员参与得10分,无故少开展1次扣2分,凡无故不参加评课活动扣1分/人次。 |
10 |
|
| |
5 |
积极组织本组之间相互听课,按学校规定每学期教师听课至少20节。 |
全部达标得10分,凡无故未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扣1分/次。 |
10 |
|
| |
6 |
每学期及时上交本组工作总结。 |
及时上交得5分,无故延迟上交扣2分。 |
5 |
|
| |
7 |
准时参加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会议,做好会议记录,认真完成布置的工作。 |
每次准时参加得5分,无故缺席扣2分/次。 |
5 |
|
| |
8 |
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区教研室开展的评优课比赛和各项教研活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
按时完成得5分,凡未参加活动扣2分/人次,一次未完成任务扣2分。 |
5 |
|
| |
9 |
积极组织开展年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
每学期开展1次及以上学生学科竞赛得2分/次,不超过5分。 |
5 |
|
| |
教科研 25 分 |
10 |
组长或成员主持或参与一项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
主持区级课题得5分,参与得3分;市级课题得8分,参与得5分;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得10分,参与得8分。 |
10 |
|
|
11 |
组内成员能按时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材料。 |
课题研究材料均能准时上交得5分,无故延迟扣1分,少一次扣2分。 |
5 |
|
| |
12 |
本组(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或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区级以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
符合要求得10分,凡无故缺少扣2分/人次。 |
10 |
|
| |
台 帐 资 料 15分 |
13 |
工作手册填写完整、字迹工整,内容齐全,准时上交 |
准时上交,内容齐全得5分,内容不足扣1分,无故延迟上交扣1分。 |
5 |
|
|
14 |
按时上交校级公开课电子文稿、听课老师名单,公开课评价表。 |
全部、准时上交得5分,缺少一份扣1分。 |
5 |
|
| |
15 |
全组教师准时上交“三年发展规划”、“青蓝工程”等材料。 |
准时上交得5分,少交扣2分/人次,迟交扣1分/人次。 |
5 |
|
| |
加 分 项 目 |
16 |
本组教师重视理论学习,积极撰写培训小结、学习心得、教学反思和总结。 |
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大会交流加1分/人次。 |
|
|
|
17 |
本组教师积极进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积极晋升为“五级梯队”。 |
凡本组教师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当年加3分/人次;获得“五级梯队”称号,获得当年加5分/人次。 |
|
|
| |
18 |
本组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
获区二等奖加2分/人次;区一等奖、市、省三等奖加3分/人次;获市、省二等奖加4分/人次;获市、省一等奖加5分/人次。 |
10 |
|
| |
19 |
鼓励本组教师发表文章,提高本备课组的学术研究水平。 |
本组成员在市级及以上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加1分/人次。 |
5 |
|
| |
20 |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以上级部门下发文件为准,凡学生在区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加0.5分/人次,获优秀组织奖加1分/人次。 |
3 |
|
| |
21 |
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竞赛,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
区二等奖、市三等奖加2分/人次,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加3分/人次;市一等奖、省二三等奖分别4分/人次;省一等奖5分/人次。 (当年) |
|
|
| |
22 |
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经验,积极参加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 |
凡获奖的,区级二三等奖加2分,区一等奖、市二三等奖加3分,市一等奖及以上加5分。 |
|
|
| |
|
23 |
积极参加上级基本功竞赛等活动。 |
区二等奖、市三等奖加3分/人次,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加5分/人次;市一等奖、省二三等奖分别7分6分/人次;省一等奖8分/人次。 (当年) |
|
|
|
总分 |
|
|
|
|
|
注:1、考核总分在100分以上的备课组、教研组参评“校优秀备课组、教研组”;名额为所有评分超100分的备课组、教研组总数的60%。
(附:学校参评备课组、教研组名单,合计15个)
各年级语、数、英各三个备课组 物理教研组 化学教研组 政史教研组
生地、校本、综合实践教研组 音美信息教研组 体育教研组
2、教育教学论文最高得10分,发表文章最高得5分,学生竞赛项目中最高得3分,多余部分不计入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