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文章内容
[学困生转变学习材料]一起走在戒网路上
发布时间:2016-02-08   点击:   来源:   作者:lwg

一起走在戒网路上

——学困生转变学习材料 作者:青山依旧

一起走在戒网路上大半年,有过欣喜,有过苦涩,感慨教育路上,若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老师的教导,孩子也有想改正的心,但苦于没有决心。你若不想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教育之路必然充满曲折。然而,教育也往往会有转机之时,当你山穷水尽之时,前面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刻……

(一)

随着网络普及,痴迷网络的学生越来越多,报纸、电视中报道因沉迷网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惨剧并不鲜见。最初由于家长的纵容或缺乏必要的管理方法,逐渐将孩子推向网络深渊。当渐感问题严重时,却悔不该当初。

俞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刚接班时,许是换了新老师,他对自己有了新的希望。在周记中写道:虽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最后一年中有所进步。此时我看到一个对自己仍有希望的学生,暗自为他高兴。他完成作业很认真,字也写得不错。我在周记中每次给他鼓励,希望他能不断战胜自己。如果一直顺着这种表现下去,相信会有很大进步。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原因是缺乏毅力。与其他学困生相比,他持续时间还算长。三个多月后,渐渐发现,他在改变。作业不再及时交,经常请假,说要看病。第一次他说去看病,我深信不疑,学生身体欠佳也常有。第二次他未来学校时,我便开始怀疑,认为他在说谎。第三次,我再也忍不住,便对班主任说:“也许他不是真正生病,说不定在上网。”班主任并未相信这一切,当我推断之后,她便觉得也许有这种可能。于是便叫他来了解,问他为什么最近如此退步,他便告知母亲一直在省城看病,他由于晚上看电视,所以退步,仅此而已,他并未提及上网之事。我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听片面之词不利对他全面了解。我与班主任商量,必须去家访一次。一则了解他的近况,二则她母亲回来了,也可以去看看她。

因有事,家访是班主任以及另一位老师去的。他们回来后,我们都大吃一惊,证实我的担忧是对的。他并不是真的生病,白天他根本不在家,但每天与上学一样的时间走出家门,在放学时回家。她奶奶向老师哭诉:请老师管管他,我们根本管不了他。她妈妈恶性肿瘤一直在省城看病,他爸爸一直陪着她妈妈,而把孩子扔给他们,可是孩子一点都不听话,双休日总不见人影。他奶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一定要请老师帮帮忙。

他所说的生病,并非事实。当问他这几天到哪里去时,他却说在外面闲逛。当时是冬天,接近零度,外面风又很大,如他这般弱不禁风、意志薄弱的学生,能在狂风中吹半小时是个奇迹,他绝不能做到。我知道他在说谎,但告诉他:你不想让老师知道,有你的原因,老师希望你及时找回开学初的自信,对自己有期望的你,在我眼中,你一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有想改变自己的愿望,但只有想改变的愿望是不够的,更须有坚持不懈的付出。与他交流很长时间,我渐了解这个不幸的家庭。原本家庭还算不错,自从他妈妈患上恶性肿瘤后,已花去十多万元钱,病时常发作,经常要住院。看到他家的情况,深深同情之余,便生发几许叹惜,都说多难的孩子早当家,可他却偏偏这么不懂事,让家长和老师操心。

我拿出一百元钱,让他给妈妈买些吃的。他怎么都不愿接受,我的坚持,他接受了。放寒假家访时,我特意选择去他家。也是我们带着东西去家访的唯一一家,一方面可以去看看她妈妈,另一方面可以与家人多交流,希望能更好的改变他。遗憾的是他妈妈又去看病了,他也已出去,他爷爷拉都未能拉住,只剩下他奶奶在家。他奶奶还是一脸的无奈,说他放假后经常到外面去玩,也不知他在外面干什么。这时我非常担心,生怕自己好心干了坏事,在心中一直犹豫,我该不该问他奶奶,最终我还是问了他奶奶,他有没有把钱给他妈妈。这时他奶奶记起此事,并十分感谢。此时,我才如释重负,也为自己一瞬间的想法愧疚。我不该怀疑他,他还不至于到如此地步。就这样,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不知他的寒假生活过得如何,他妈妈的病情是否好些了。他的生活一直令我牵挂。

新的学期已来临,经过一个寒假的放松,他丝毫未有所改变,对学习反而更放松了。眼神时常黯淡无光,有昏昏欲睡之感。与他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我讲起自身的经历:小时候也不爱学习,为此浪费很多时间,可是后来一直后悔,为何当初没有好好抓紧时间多学习,后来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赶上。失去的东西永远无法挽回,比如说记忆力,在最好的学习生涯,没有好好利用,成年后真想学习,发觉自己的记忆力远不如从前,这也是很多人都犯过的错误。

不知道这番话对他能否有触动,我知道,对问题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这是一个反复的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或者几次周记的交流,使问题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无疑把教育想得太简单。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改进……这是问题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生的“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已,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步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之后一段时间,我了解到他不太上网吧,但看电视的时间更多,几乎每天都看很长时间。他告诉我,自己也想改,就是改不了,因为在家实在太孤独。我真诚地告诉他:“对于自己非常痴迷的一件事,想在短时间内改正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尽量的减少时间,原本一星期七天时间都看,下周争取一星期看六天,这样行吗?”他点了点头,“这样应该行!”我继续说:“如果做到这一点,下次争取看五天,然后一天中由看两小时,争取到一个半小时。做到这一点,那就说明你已经战胜自己了。

以后几周,他努力做到了,多次提醒,他理了发,平时头发总很长,显得精神不振。这几天,头发理了,人也显得精神多了,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二)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不好的群体,而应该视他们为具体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的人;而我们眼中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与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做不出便只好胡乱应付,受尽了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

俞同学就是在受尽冷落与听不懂的双重压力下选择逃避学习,这样的学生有很多。他们觉得在网络中得到的远比在学习上得到的快乐要多。当他再一次走进网吧,我并不为怪。

那天与另一位同学交流,得知俞同学最近又去网吧,他的描述是:看到俞同学在电脑前与平时的表现完全不同,在电脑前他表现出极大的自信,非常投入,别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听到这里,我非常好奇,真难想象,平时无精打采的他,在电脑前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而且他的水平别的同学无法企及。这时我心中掠过一阵惊喜,我觉得教育的契机到了。

我和蔼地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为之一震,继而微弱地说了声:“上网了!”他知道老师这么问,肯定已掌握他的行踪。我并没有表现出气愤,而是为他高兴,他终于不再对他的行为隐瞒,而是坦诚的告诉我。“老师知道你在网络中玩得很快乐,你能从中找到自信,很多人在游戏上都赶不上你,是不是?”他点了点头。我高兴地告诉他:“老师为你高兴,你在游戏中超越别人,而且无人能敌,说明你在这方面有天赋,想不想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时,他的神情完全改变,脸上露出喜色,重重地说了声:“想”。我从未听过他如此自信地说过话。从他脸上我看到他对网络的痴迷和神往。“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须正视,老师给你一个选择:你希望从现在开始一直沉迷在游戏中呢,还是希望自己暂时控制,努力花点时间在学习上,争取考上计算机专业的学校,然后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显然他对后者充满极大兴趣,出现少有的憧憬。“我平时不去,双休日去一次行吗?”他说这话时,是我看到他最有活力的一次,我为之感到欣喜。“当然可以,只要你能完成所有学科的作业,这个要求完全要可以接受。”“但有些作业做不来!”“做不出,也是正常的,能做得一定要好好做,毕竟选择这个专业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他很乐意接受我的建议。我继续告诉他:相信你能在这个专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当老师听到你比另外的同学都厉害时,真为你高兴,努力学习,克制三个月,为了以后更好的去选择。当你对它有极大的兴趣,你的学习、工作便是幸福的。老师衷心的祝福你,也希望你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显然,这时他已经拥有自信,也拥有希望。

这之前,我一直找不到让他兴奋的点,此时,我看到他真正的自信,看到他眼中的光彩。我想也许对他教育的曙光将要来临,因为我从一个对什么事都无所谓,一个非常颓废的学生身上看到眼中流露出的惊喜与向往。这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是一份幸福。前几天,我还听老师说:俞同学实在没用,在他身上花了不少心血,但一点用处都没有。当时我没有发表意见,似乎也觉得,任何的鼓励与期待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但今日我却拥有非同一般的感受:他对自己有愿望了。

这对一个自我放弃的学生来说,是何其可贵。“路漫漫何其远兮”,也许在这条路上还会有多次的反复,但是我愿意接受这个过程,因为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如此的富有挑战性。

(三)

我发觉也许仅凭老师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全改变他,于是想起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学的关心或许是一把具有持续力的火把。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学生给他写一封信,让大家一起帮助他克服缺点,一起成长。学生很乐意接受这项特殊的作业。同时我也选择了其他三位表现欠佳的学生,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位,给他们写信,也有几位学生给四位同学都写了。第二天对这几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表扬她们的热心与友爱。

第二天我问俞同学共收到了几封信,他面带微笑,不好意思的说有近三十封。肯定是四位学生中最多的一位。令我欣喜的是,他既然有笑容了,这是我很少看到的。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那副无力的、没有表情的、对任何事打不起精神的样子,今天的表现实在是一个例外。意外的是在上课时,他不再趴在桌上,而是挺胸坐着,听得格外认真。这是他受到同学的关爱、鼓励之后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发觉他身上似乎聚集着一股力量,这是以前所一直未曾拥有的东西。

第二天,下午的课,当我走进课堂,却没有发现他,问同学们他去哪里了,没有同学知道,都说他上午还在,中午就没来。我心中掠过一阵阴影,首先想他是不是又去上网,昨天看他的身体以及精神面貌不错,应该不会生病。课后询问班主任,她告诉我:他妈妈去世了!“去世了”,虽然去年我就知道这个结果迟早一天会来临,但它真的来临,我一时却无法接受,觉得太快了。我不断地问:是真的吗?她明确的回答我几遍,我似乎还存有一丝希望。班主任说:他打电话到学校,是另一位老师接的,当时听筒中声音很嘈杂,但听到的应该是这件事。既然声音嘈杂,也许是听错了。我脑中一直这么想着,我实在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这天是星期五,星期一时,他来学校了,颈上带着绳子,臂上带着黑色的臂章。我知道事情真的发生了,原本想去安慰他几句,但看到他若无其事的在走廊上,与同学一起说笑着,这下我竟不知该说些什么。那天很想回家给他写一封信,由于近段时间的确忙得无法分身,便也耽误下来。

那天同学都给他写信这件事,班主任知道了,她受到启发,找到我,让我代表老师给他写一封信,然后在全班读。虽然并不太赞同她的做法,我觉得给他的信读给全班同学听不太好,但既是她的一番苦心,我也不好意思回绝,便答应了。。

“老师知道你现在的心一定会很痛,虽然你没有表现在脸上,但我能理解一个孩子失去母亲的那种痛楚。一直以来,我很担心这么一天会到来,它还是来了,那么快的就来到了。有些事我们无法去改变,比如人的生老病死,月的阴睛圆缺。我们只有在它来临时努力把悲痛降至最低点,然后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会坚强。在悲痛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坚强的人会以此为动力,奋力搏击。而懦弱的人会报怨命运的不公,从此一蹶不振。如何选择只在一念之间,选择的不同,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老师希望你做前者,做一只搏击于大海之上的海燕吧,不管面对多大的狂风暴雨,艰难险阻,都要勇敢的翱翔,不放弃自己。

每个人都不喜欢灾难,而灾难实质是一副催化剂,它会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孟子曾说: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欲其所不能。老师希望这种磨难是上天降大任于你的前兆。前段时间,你的确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也是老师一直为之心痛的,不要对自己不在乎,其实我们都很在乎你,你能收到三十封信,说明同学都是非常关心你的,而老师从未放弃对你的教育。学习生涯毕竟有限,实在不该如此放松自己,老师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只要他拥有一颗想改变自己的心,我们相信你一定会改变。相信自己,一定行。”

我也不知道班主任何时读的,但我的心意已经传达。以后的几节课中,他一直很振作的坐着。这几天下午的天气格外闷热,他还是认真地听着,而以前他上午第一二节课就趴在桌上。有一个细节更让我感动不已,让我觉得他对自己终于有要求了,也终于想要改变自己了。那天下午天气格外热,上一天我外出听课,把课调在一起,连续两节语文课。为迎接中考适应性考试,我复习文言文。虽知道这么热的下午讲文言文效果不太好,但平时上得太慢,也不得不将就进行。课前我对学生说:如果实在坚持不了,就可以自己站一会儿,或者到外面去休息一下。这时有几个同学站起来了,他也在,之前从来没有过,他情愿趴着不听。过了一会,他认为自己能坚持,便坐了下去,可是过不多一会,他又站起来。他坐在最后一桌,也许这一站一坐一站没有引起别的同学的注意,但已完全融入我的视线,这一小小的举动,使我对他有了新的看法,对教育又有了新的感悟。原来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没有采取正确的适合他们的方法而已,所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至关重要。

为了检测他的听课效率,我也时常在课堂上叫到他,又一个很大的改变是,他回答的正确率逐渐增多。有一次我叫了七八个同学都未能回答的问题,叫到他时,他近乎回答正确,这于他而言是非常不容易。

当教育者觉得改变一个人很困难时,不妨依靠一下集体的力量,毕竟学生与学生的心靠得更近,有了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会使他们觉得温暖,效果也会更好。希望他能坚持到最后,更希望他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有这样的变化,不再放松自己。我衷心的祝愿他,在以后的路途中走得更从容、自信。

(四)

一年中发生很多事,他从一开始想好好改变,到渐渐堕落;从上网成瘾到欺骗逃学;失去母亲后,在同学的帮助下,真正的改变。一年来,我见证他的蜕变,也感知他的痛苦,同时也使他感受了集体的温暖与关怀。正因为与他有那么多故事,他最终把职业的选择托付给了我,我就像接受一个神圣的使命一般,给他构画了一个合理而美好的未来。

那天到学校,几乎所有学生都离开了,我无力地端坐在椅子上,毫无头绪地准备“双高课”的教案,突然手机响起,我随即拿起电话,电话中传来的声音令我很吃惊,“怎么是你,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他说:“你以前给过我号码,我一本一本的去翻出来的,最后终于找到了。”言语中透露出欣喜。

此时我才记起,当时他正痴迷网络,得知他在网络中能找到极大自信,他的网络游戏玩得很好,别人都敌不过他。当时我就与他约定:你既然这么喜欢网络,以后可以报考计算机专业,但现在一定要控制上网时间,更不能逃学去上网。他从来没有这么快速答应过一件事,但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充满期待的目光,以及自信的回答,让我激动的是,他竟拥有灿烂的笑容。这之前,他始终低着头,问他五句话能回答一句已非常不错,语气重一些便用沉默来反抗。此后几天,他的确发生较大改变,之后我也常问起他最近上网情况,他都会如实回答,有时说偶尔去一次,有时说这几天没有去。特别当每位学生给他写一封信后,他的变化更是巨大,以前上课经常睡觉,一天中总有好几节课睡觉,但后来,竟一节课都不睡了,老师们都觉得奇怪。有时我看到他的确很困,但还是支撑着。这个时候我才真正觉得,如果老师真有那么一两件事,让学生感动,再难以改变的学生也会有改变的行动和力量。以前我虽然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很多,但没有真正打动他,包括他母亲住院时,我给了他钱,让他给母亲买药以及到他家里家访,都不曾让他长时间改变,但自从那次接受现状,走进他心灵之后,他才真正有所触动,而同学们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更加速他改变的步伐。他的行动足以让我觉得在他身上所付诸的教育是有成效的,。如果一定要以成绩来衡量的话,在中考中他进步二十多分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他几乎是考到一年来最好的一次。成绩的提升并不是最可贵,看着他渐渐拥有自信,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最令我感动。

他告诉我,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一共有四个,问我该报哪一个,在这四个专业中我纵向比较了一下,针对他的特点以及以后就业的广度,给他提供参考意见,他很信任的选择了这个专业。之后他又打过几次电话来,还把电话告诉另外的同学,也让我帮助参考,我根据他们各自特点,建议他们选择怎样的专业。我很了解他们,对于怎样的专业更适合他们,比他们自己更了解,但当这份信任完全托付于我,还是感觉沉甸甸的。我知道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所以我希望他们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

他终于兴高采烈地完成他的第一次人生选择,虽然最后几天没能看到他,但从声音中已感受到他的成长,我感觉犹如与一位朋友在交流,他也很自如的与我对话,不象以前,经常是我唱着独角戏。他的成长,他的进步,他的信任,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位老师的价值。教育者就是要让一个个放纵自己、放弃自己的学生重新焕发出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便是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