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游学略记
——参加“全国鲁迅作品教学专题研讨会”心得
武进洛阳初级中学语文组 虞戌
2016年7月10、11日,我与顾榴英、费寒芳赶往江阴南菁高级中学参加“全国鲁迅作品教学专题研讨会”。
对于语文学习,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确实,鲁迅文章无论是语言运用的精妙,内容结构的巧妙还是思想认识的奥妙,内容繁多,都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学习。再加上时代的间隔,文化底蕴的差异,导致了现实中教师害怕教,学生害怕学的状况。这次研讨会旨在启发和引导教师认识如何应对中学教材中鲁迅文章的教学。
研讨会分为教学研讨和学术讲座两个部分。
在教学研讨中,以黄厚江、肖培东老师为代表的七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初高中大半鲁迅作品的教学实践。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大,又来自于天南海北,但从他们的示范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作为语文人共同的特质。
1、注重读书。几位老师都很注重课堂上的诵读。范读、默读、分角色读,但鲜有齐读。就像来自深圳龙华的向浩老师所说,读书时一种个性化的过程,只有自己读了才会有个性化的体味。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目标的调整。上课的老师或聊天或奖励或课前活动,旨在拉近与学生距离,营造更加轻松、亲切的课堂氛围,这为取得良好的上课效果开了个好头。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学生实情,为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比如黄厚江老师给初一学生上《孔乙己》,这是篇难度很大的文章,黄老师便是在对小说情节的闲聊中发掘学生对文章内容把握不住,对深刻思想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把目标转变为了解内容,分析人物,展开联想,而淡化了主题的研究。
3、注重由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展现了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高超手段。黄厚江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学生他和孔乙己谁高? 刘铁梅老师执教《朝花夕拾》导读,从《狗猫鼠》中短短的三节关于隐鼠的刻画,分别从写法、内容、情感,引导学生拓展联想到了整本散文集。
此外,还有很多堪称经典的话语,在课后交流中由这些老师提出,这些话凝聚着他们对于语文教学深刻的认识,现摘录几句。
“教语文要把文本读通、读透,读进去、读出来。”“教高中生,我就是高中生。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小说就是要从小处教。”
几位老师的垂身示范,不仅为我们执教鲁迅的文章提供了榜样,也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