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洛阳初级中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10-21   点击:   来源:   作者:nx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洛阳初级中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而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先驱。生活的随着转变,科技的步,人口的增加,却使环境渐变质虽然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却无法享受真正高品的生活。校学生长的摇篮,具有陶冶身心,培高尚气质的功能,学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环境的意识观念,愈能落推展境保教育。本校在校长的积极领导下,希望密切結合学校周边的各项文教和地方资源,充实教师的教学题材,活化学生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改善人类环境作一点贡献。

二、课程计划

本校在绿色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按学校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充分运用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具体计划如下:

初一年级

⑴初一年级上学期

时间

内 容

指导老师

第1周

青春期概述

陆平

第3周

青春期生理发育

陆平

第5周

甲肝、流感的防治

陆平

第7周

肠道寄生虫、蛀齿、

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治

陆平

第9周

近视、沙眼、水痘的防治

陆平

第11周

中学生心理卫生

陆平

第13周

学习与疲劳

陆平

⑵初一年级下学期

时间

内 容

指导老师

第1周

健康的生活方式

顾芝英

第3周

饮食营养与健康

顾芝英

第5周

健康的心理素质

顾芝英

第7周

青春期生理与保健

顾芝英

第9周

青春期常见疾病防治

顾芝英

第11周

环境教育的意义

顾芝英

第13周

我国城乡环境保护

顾芝英

第15周

灾害与环境

顾芝英

课 程 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节

第二节

一3

一6

第三节

一1

第四节

第五节

一2

一5

第六节

一4

初二年级

课程计划具体计划如下:

⑴初二年级上学期

时间

内 容

指导老师

第3周

第一章 生命与大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顾芝英

第5周

第一章 生命与大自然:生态工程。

顾芝英

第7周

第二章 我国城乡环境保护。

顾芝英

第9周

第三章 让浊流再澄清――河流污染及治理

顾芝英

第11周

第四章 灾害与环境。(资料总结)

顾芝英

第13周

第五章 共同的危机、共同的安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顾芝英

第15周

第五章 共同的危机、共同的安全:酸雨、生物的多样性危机

顾芝英

第17周

第六章 共创绿色文明新世界

顾芝英

⑵初二年级下学期

时间

内 容

指导老师

第1周

创建绿色学校与发展教育的关系

陆平

第3周

设计理想的绿色学校

陆平

第5周

创建绿色学校的可能性

陆平

第7周

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

陆平

第9周

理想绿色学校的蓝图

陆平

第11周

绿色学校创建面临的问题

陆平

第13周

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

陆平

第15周

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

陆平

第17周

绿色学校案例分析

陆平

课 程 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二2

第六节

二5

二3

第七节

二1

二6

二4

二、实施方案

以下实施方案仅供各班参考,各班辅导教师可根据各班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

一、【水 滴 之 旅】

二、【废干电池与环保】

三、【生活中的垃圾】

四、【从恐龙灭绝想到的】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

六、【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七、【给城市洗把脸

八、【对本校学生个人卫生情况的调查

九、【臭氧层的保护研究】

十、【“白色污染”危害、形成及控制研究】

十一、【一次性木筷的调查】

十二、【汽车与生活

十三、【社区调查与环境设计

十四、【人类的好朋友——树

十五、【纸——网络主题探究

十六、三峡工程

十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十八、【动物与人(animals and men)】

十九、【节水与可持续发展】

二十、【太阳能研究】

2015-2016学年度第学期

洛阳初级中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危机,它将对未来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是整个人类刻不容缓的的任务。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促进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公民。因而素质教育成为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时代需要的重大改革。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实现未来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学习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已成为他们跨入社会的重要一面。而环境教育则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知识,树立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指导,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校园、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目标:
环境教育课程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将环境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获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使环境教育的各部分内容内化于学生自身(并通过学生影响到其他普通民众),并在今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时将所获得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外化于具体的行为之中。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总体目标为:
(1)学习环境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工程等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灾害、能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它们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包含的生态系统原理。
(2)培养终生环保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对环境的正确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就业中,把在校学习时形成的环保意识、环保行动自觉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感召、促使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向着有利于自然和谐的方向转变。
(3)获得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技能、学生的文体参与,以及学生的实地调查、考察及亲自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基本环境问题,改善和优化环境的技能技巧。
(4)发展学生的其它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模拟决策能力等,并培养学生的材料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的科研能力。
三、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2、知道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对其环境态度和行为有所影响。
3、思考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4、知道环境法律的出现原因和过程;结合实例,思考政策、法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5、知道个人有责任通过一些公众参与活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贡献,如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地方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

1、选择一种全球性问题,通过联想和概念图的方法分析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
2、角色扮演:社会各界(包括一次性用品的研究者、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回收者,环卫工人、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的代表,普通居民等)对限制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使用的讨论。
3、根据报刊或电视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分析作者的立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谁该为环境恶化承担责任,如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等。
4、收集各学科中描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古语与评论,并相互交流。
5、根据实际发生的由环境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如环境保护税、住房的阳光权等),组织“模拟法庭”等活动。
6、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讨论和制订一份环境保护行为规范,向全校师生宣传,并与其它学校交流。

四、课程实施:
(一)把环境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实施相结合。
在学科 教学中,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语文学科:通过演讲、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形式,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数学学科:结合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等形式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发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现实。
英语学科:结合书本有关环境保护的课文、短篇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德育学科:结合国际时事、社会环境问题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在开展活动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音乐、美术学科:在艺术教育中,自觉把环境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机部分,使学生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能学习环保知识,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二)把环境教育与班(团)活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
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与环境教育,有许多共同的交叉点,两者相辅相成。为此,我校借助它们之间的结合处,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开展一举两得的教育。
(1)学校每个班级每学期举行环保为主题的班(团)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多彩,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2)学校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如“环保知识”、“节约用水”、“绿色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家乡、爱地球的情感。
(3)学校规定各班对教室、校园卫生包干区实行一日三扫。在每学期开学与结束时,开展教室的绿色美化评比、班容班貌评比,改善教室、校园环境。
(三)把环境教育课程与开展课外活动相结合。

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参观、访问、劳动等考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恶果,增强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同时还要举办环境知识竞赛活动、黑板报比赛、办展览、搞讲座等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爱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做到几个结合: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让全校师生通过对环境纪念日主题的了解、学习,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
(2)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把环境教育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他们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结合我校社团的实际,我们要求重点社团每一学期各有一个主题活动,如动漫社举行一次环保漫画小展览,环保社将平时的各种废品收集起来制作成工艺品进行展览,文学社出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手抄报,青年志愿者协会综合利用校园内外资源进行各种环保公益实践活动等。
(3)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区内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体验意识和综合素质。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