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目的:
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推动本校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凸现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实施特色学校战略。
二、目标:
1.让全体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师生环境意识,培养出一批用绿色理念武装头脑,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逐步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的目标。
2.通过两年的不断努力,基本实现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仅使校园清洁优美,还要使本校的环境建设在服务功能及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独树一帜,形成特色。
3.加强对校园植被的养护,切实加强园林绿化美化效果;抓好校园的保洁工作。在2016年7月以前,达到市“绿色学校”标准要求,力争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市级绿色学校行列,并为下一步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及本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的要求,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和班主任业绩考核,并及时组织检查、评比。在具体操作运行中,做到主要领导挂帅,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
2.高度重视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通过环保科技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下列问题:
①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在较高的层次上对学生实施正确、高效的环境教育。
②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发智力、增长才干,在教师的指导下,带动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③各学科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范围,订出行动计划,以环境教育系列丛书为蓝本,确定教学内容和渗透切入点,并编写一批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环保教案作补充;组织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评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教案,鼓励教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环境教育在本校蔚然成风,长盛不衰。
④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校内外绿色行动。
3.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培养环保意识。
①利用好学校广播站,每天都要播报一、两篇有关环境保护的稿件(广播站负责);
②每学期出两期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学生会负责);
③每学期举办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政教处负责);
④每学期举办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政教处、语文科组负责);
⑤每学期上两节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课(班主任负责)。
4.因地制宜,自行消化校内部分垃圾。垃圾既是污染物质,又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为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劳动,勤动手,爱惜资源的习惯,和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良好品德,向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①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统一处理。具体作法:
在校内公共区添置若干个垃圾箱组合,每组设垃圾箱2个。一个收集可利用垃圾(包括金属制品、包装箱、塑料制品等);一个收集其他废品(如:水果皮、纸屑等);
②开发、推广、使用节能装置。(如更换节水龙头等)。
5.加强环境教育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以满足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这些工作包括:
①订购一批境科学类报刊如:《中国环境报》、《环境教育》、《环境》、《第二课堂》等,让学生阅读;
②把举办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的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③ 各年级、班级写好各阶段的环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