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做那棵树那朵云
洛阳初级中学 戈利燕
很喜欢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阐述,他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我们老师就是那棵树那朵云,用自己的全部学识、良知和勇气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分数”和“成绩”将成为教育的副产品,“幸福”和“充盈”将渐渐滋润你我的心田,于是学生们优秀地、优雅地、美好地长大。如果是这样,我愿意成为那棵树,那朵云,用我一生的温柔来摇动推动我的那些孩子们。
作为班主任,我告诉孩子们,“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美好的人,何谓美好?为他人着想为天下第一美好第一境界,所以我们的存在最好能让别人感到快乐与幸福,至少我们的存在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我们的班训是:乐学、善思、文明、和谐;我们的班级愿景是:用心、感恩、成长、超越。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这个大家庭里能成长为善良、真诚、宽容、乐观、自信、勇敢的美好之人。
在学习生活中,我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用耐心去教育他们,用真情去唤醒他们,用爱心去发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在实践与竞争中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班级氛围。
每天批阅日记是我的一项大工程,在日记里,我用文字与学生交流,用心灵与学生对话,尽可能地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
当学生说面对各种诱惑无心专注学习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是个人就有被诱惑的可能,我们老师也难免俗。关键是在诱惑面前我们有分寸有把握,比如,我们老师不能在工作时间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所谓的自由,不来上课、不给学生批作业;我们学生不能为了打篮球玩游戏而不做作业、不看书,喜欢一件事一样东西,不可耻,只是不要痴迷,痴迷是有毒的蘑菇,是长满鲜花的陷阱,拒绝它需要清醒的头脑和顽强的毅力。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想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请你把梦想播进脚下的泥土,踏踏实实地去耕耘,因为只有行动了才会有结果。”
现在每周末,我都会推出一周感动人物榜,以公告的形式发在家长群里,以此来激励学生,同时也告诉他们,优秀与成绩无关。
有时候教育就是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的一种行为。其实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我们老师终究只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匆匆过客,但心灵的契合,质朴而又酸涩的纯真,会温暖他们花开花落的梦,也会温暖我忙碌而疲惫的心。
作为语文老师,语文课堂是我思想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这片肥沃的土地,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及丰富的情感,只有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才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的效果。
你想学生要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若能悄悄改变思想、改变心灵、改变审美情趣,甚至改变价值观理想观,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也许我们做不到让每个学生都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我们在他们年少的心里悄悄埋下一颗“爱”的种子,我相信,它们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于是,我带着学生们读“长征”,体会勇敢与乐观,告诉他们在我们的生命里没有“及时行乐”,只有“及时行动,乐在其中”;读《始终眷恋着祖国》,品味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告诉他们国家强大我们才有尊严,我们强大了国家才更有尊严;读《背影》读《我的母亲》,感悟至爱亲情,告诉他们只有不懂爱不懂感恩的人才有所谓的“青春叛逆期”,我们“只要青春,不要叛逆”……
于是,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微笑……于是,有些孩子回家拥抱了爸爸妈妈,有的孩子说我的爸爸好重啊抱不动,有的孩子说我的妈妈好轻啊把爱都给了我……
一个心向美好且快乐的老师,才能带出美好而快乐的学生。也许我们之前和之后都是不快乐的,但走进教室那一刻,我们应该是快乐的热情的,这是我希望的教师状态。所以,我愿意做那棵树那朵云,也许我这棵树不够高大,我这朵云不够宽广,但至少我在温情地摇动着、奋力地推动着……
(戈利燕:中学一级教师,2006年获武进区评优课二等奖、2006年被授予“武进区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获“武进区减负增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6年武进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