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通知>>工作通知>>文章内容
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消防应急疏散演练预案
发布时间:2017-11-13   点击:   来源:   作者:孙旭

为保证我校消防应急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灾害带来的损失及社会影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及时有效、尊重科学、责任到人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全校的教育与管理力度,学习相关的消防知识,提高师生的防火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组织机构

安全疏散应急领导小组

长:陆卫刚

副组长:毛卫国 顾红玉

员:戈颖娟 冯华忠 王立琴 张美红 谢浩春

演练策划:谢浩春

通讯组:戈颖娟 翟丽群

广播(音箱)组: 陆洪涛

医务组:徐

后勤保障组:谢浩春 王岳明 邵晓锋 保安2人

四、 疏散演练安排:

1、内容:火灾逃生自救演练

2、对象:七年级全体师生

3、时间:20171115上午910—940。

五、疏散演练要求:

(一)原则

   1、快慢结合。快,出班集合快,直路跑进快;慢,进入楼梯或拐弯要慢。

2、就近。以班为单位,靠近楼梯的班先疏散,接着再疏散相邻班级。各班教室的前后门必须敞开(平时上课也不准关),①靠近门的学生先疏散,②前面三至四排的学生从前门依次疏散,后面三至四排的学生从后门依次疏散(以班级所设疏散路线为准)

  3、避让。疏散时要有序,动作要迅速,且不得慌乱、拥挤,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下楼梯不拥挤,行进时不抢、推搡前面的同学。老师避让学生,主动帮助维持秩序。

(二)演练要求

1、一旦发生险情(模拟),全校教师、学生不要惊慌,要服从学校统一指挥,冷静有序疏散到学校南北主干道和东西主干道宽阔道路,防止疏散过程中挤伤、踩踏等事故的发生。

2、各班主任、值班教师、各楼道负责人组织学生的疏散工作;班、团干部积极协助老师,配合安全员组织同学疏散。

3、疏散过程中,同学们要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精神。

4、各班要认真组织动员,指导学生在发生火灾时,按照学校规定的应急疏散路线,进行有序疏散。

5、各班主任、各楼层疏散责任人提前3分钟到达岗位,警报响起后,组织疏散,做好疏导,班主任紧跟在全班学生疏散队伍之后,确保本班所有学生全部撤离;各楼道指挥和各楼梯口负责人跟在各楼学生疏散队伍之后,随时处理偶发事故。待学生全部离开责任楼层,各楼层疏散责任人方可迅速撤离。

6、值班人员、指导教师负责将全部疏散出口打开,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7、后勤组、医务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救治工作。学校保卫人员负责协助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疏散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广播(信号员)发出“灾情警报”信号。

(二)教室内应急疏散:班主任、任课教师听到“灾情警报”,立即组织学生开始疏散。疏散时,组织学生按次序撤离。任课教师站在教室门口附近,防止学生在教室门口拥堵踩踏。当学生全部撤离教室后,班主任、任课教师跟在学生队伍后面一同疏散。

(三)楼道、楼梯内的应急疏散。各教室内的学生疏散到楼道、楼梯内的时候,因学生特别集中,尤其是在楼梯上,非常容易造成拥挤踩踏事故。这时,各楼道负责人必须在楼道楼梯内维持秩序。注意通行次序,后到让先到。注意保护学生,防止摔倒。如有人员摔倒,应马上扶起,防止拥挤踩踏事故。

(四)疏散时学生的自我保护。手扶栏杆、墙,防止摔倒;用湿布掩住口鼻,弯腰匍匐前行;绝对禁止从楼上往下跳。(注:湿布由学生自带)

(五)疏散的学生撤离到学校南北主干道和东西主干道中央。集合后,各班主任立即清点本班人数。人数不全时,学校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搜救。

七、灭火演练

各班集合好后跑步至篮球场,开展灭火演练。

附:疏散演练路线及人员分工


1. 各班由体育委员在教室门口成两路纵队快速集合,带领班级有秩序慢跑至主干道相应位置,班级安全员和班主任跑在队伍最后,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2. 东出口七年级(1)班2)班从七年级教学楼东出口有序跑至相应位置,(5)班6)班9班从东侧楼梯下楼后经东出口跑至相应位置;

中间出口七年级(3)班从教学楼中间出口(4班教室后)有序跑至相应位置,(7)班11)班从西侧楼梯下楼后经中间出口跑至相应位置;

西南出口七年级(4)班从教学楼西南出口有序跑至相应位置,(8)、12)、(10)班从西侧楼梯下楼后经西南出口经跑至相应位置。

3. 楼层、出口主干道负责教师:

七年级教学楼:

一楼东出口:陆立新 一楼中间出口:王 一楼西南出口:陈

二楼东楼梯口:秦凌云 二楼西楼梯口:何晓承

三楼东楼梯口:冯华忠 三楼西楼梯口:秦

主干道:陈莲英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