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经纬>>德育经纬>>文章内容
切肤之痛化为报国宏志
发布时间:2017-12-14   点击:   来源:   作者:陆洪涛

切肤之痛化为报国宏志

张美红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为《切肤之痛化为报国宏志》。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 1213日,就在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 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估算:若把南京大屠杀中死亡者的手连起来,可从南京一直牵到杭州,其血液量可达1200吨,尸体可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刹那间,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历史渐行渐远,记忆却无法丝毫淡化,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日军屠城期间,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义士约翰·拉贝有句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为什么不能忘却?因为有人在模糊历史,在回避罪恶,在混淆黑白,在践踏事实,在挑战人类底线。一个又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逝去了。今天有些国人心中,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却又遥远,人性在兽性的践踏下苦苦地呻吟,也仿佛在和平的歌舞声中依稀起来。

一份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同学们,假如问到你,你能说得出来吗?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遗忘是比死亡更深的痛。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犹太裔作家伊利·威塞尔警告人们:“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岁月的流逝必然会冲淡一些记忆但对于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人国耻的记忆应该是愈久愈清晰。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如是说,同学们与祖辈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需要为过去的伤悲喊痛不需要为过去的辉煌叫好我们需要拿出行动勤奋、刻苦、拼搏、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锻炼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牢记历史把握今天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用我们的青春热血谱写出历史的新篇章!

2017.12.13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