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再探农村公办初中的化学分层次教学
江苏省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吴玉波
关键词:农村公办初中 化学 分层次教学
摘要:当前的农村公办初中,主要生源为外来工子弟,这给不分快慢班的公办初中整班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让各个档次的学生能“吃得了”、“吃得消”、“吃得好”,化学教学中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
正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当前的农村公办初中,主要生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像我们比较偏远的农村初中,外地学生比例更是已达80%左右。每年化学中考,我们也会有一定的优秀率,但都较低;而低分率和不及格率往往高得令城市学校或民办初中难以想象,这种情况当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平均分。基于此,这两年,我们尝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为实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一教学理念。
我们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实践后发现,影响农村公办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的确就是我们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在农村公办学校显得格外突出。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认为,应当重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开展分层递进课堂教学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将不同层次学生分三大类,组成含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小组,在这基础上,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训练,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反馈,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个个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应有的发展。
下面就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再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对象分层。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只要学一年,成败也就在此一年。刚进初三,学生一点没有化学基础,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和观察,初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以及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兴趣、毅力、智力水平、潜力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主动,对化学有浓厚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化学这一门课程上,有一定的兴趣,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够扎实,自觉性较差,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思想上需要教师的重视,学习上需要教师的帮助、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其他各科成绩也很不理想,思维反应慢,在学习上有很多障碍,甚至丧失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时刻关心辅导和督促。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良好的化学素养。
比如初中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的例子,分以下几点要求。①求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各元素的质量比。③求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④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之间的有关计算。⑤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实际质量求物质的纯度。①②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④是面向A、B层次的学生,要求在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后,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⑤是面向A层次学生,进一步扩大他们知识面,激发他们对化学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可以是就同一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C层次的学生只要求理解红磷燃烧消耗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氧气的体积。A、B层次的学生除了正确理解上述知识要点外,还可以根椐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如①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空气?如果红磷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偏大还是偏小?②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偏大还是偏小?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④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2、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习题层次。再如:在学习完原子的构成这节课后,可以给出以下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情况选做:①氧原子虽然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但原子中心有一个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由于每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 ),中子不带电,核外有8个带( )的( )作高速运动,所以整个( )不显电性。②科学上发现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构成的微粒上有什么异同?③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请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试用M表示硫原子的质量。
3、再如实验,实验也可以进行分层要求。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做学生实验时根据情况把实验分面几个层次,比如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时,我先叫学生预习相应内容,并把要完成的实验告诉给每层学生:C层学生要按照课本里安排的实验内容完成,B层次学生要自己设计能方便放入酸液的另一个套装置,A层则设计一套能控制反应进行的装置。自己设计的装置能在实验室里做出来。做完实验后还要求B层、A层的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把鸡蛋(完整的)放入醋酸中反应,观察有什么现象?如果有气泡产生,你猜是什么气体,应该怎么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4、还可以在安排课题学习时,选择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的课题;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宽知识的内容,但应注意化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教学方法分层
分层授课,是教师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来落实不同层次目标的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这要求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知识方面,要求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力求低起点,小坡度;从能力方面,要求由低到高逐步加强;从思维方面,要求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其教学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分层置疑,个体学习——小组讨论,分类指导——信息反馈,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归纳小结。
1、分层提问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课堂提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让他们作答。例如,学习铁与硫酸铜反应时,可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提问:
(1)说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2)写一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后,固体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C层次回答题目(1)、B层次回答题目(2)、A层次回答题目(3)。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巩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做。如学了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后,设计以下训练题:
(1)氯酸钾(KClO3)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作用下, 加热分解生成氯
化钾(KCl)和氧气(O2)。
(2)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要求:C层次学生完成题(1);B层次学生完成题(1)、(2);A层次学生完成题(3)、(4)。
另外,对原有知识基础好、学习方法有效、学习信心强的A层次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鼓励这一层次的学生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攀登高峰;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B、C层次学生,重点是指导他们养成记忆必要化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记忆和阅读,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五)、作业分层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C层学生一般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提高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B层学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综合性),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学习化学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和碱》后布置以下作业(部分内容)
①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A 氢原子 B 氢分子 C 氢离子 D 氯离子
②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③以下情况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B 干冰制造出舞台云雾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④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高温煅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在水中相互
作用就可制得氢氧化钾。写出制氢氧化钾有关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⑤已知:A、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B、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仓库里的固体烧碱样品。(1)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你的猜测是正确的。
⑥甲、乙、丙、丁分别是HNO3、Ba(OH)2、Na2CO3、NaOH四种溶液中的一
种。已知乙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一定是HNO3 B 丁一定是Na2CO
①②为C层学生作业内容;③④为B层学生作业内容;⑤⑥为A层学生作业内容。
(六)、评价方式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于C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A、B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譬如我们现在的试卷,基础题、中档提、较难题比例基本为7:2:1,在要求各层次学生完成相应档次题目外,我们还鼓励他们努力尝试高一层次试题,如若做对,额外奖励,这样,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会有较强的上进心和奋斗目标。
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也发现,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下一些问题:
1、分层次教学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强化学生分层的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变化,防止产生标签效应。
2、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激励是核心。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分层后树立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努力的信心。
3、分层次教学,要努力克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分层,要综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学习心理等因素去划分,既要考虑学生的客观因素,更要注重学生的主观因素。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能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刀切”做法;“因层施教”,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各个档次的学生分别能“吃得了”、“吃得消”,“吃得好”,我们农村公办初中的教学质量更会有明显提高。
心理学家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可见,成功的体验不仅是促进孩子不断学习的催化剂,更是激励孩子不断成功的有力保证。有鉴于此,我们还会将化学的分层次教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