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微点作文的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小结
武进洛阳初级中学 蒋丽
本学期,在课题组老师的通力合作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的展开、深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非常注意将广泛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实践相结合,争取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符合学生实情,接地气有效果。现将这一学期的研究所得作如下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做充分的准备。
集中力量、扎根学情,力求研究的有效性。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一开始就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的年龄上,也体现在不同的文学积淀和写作能力上。我们在针对上一阶段关于学生作文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调整了各年级微点作文教学的工作重心。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的作文指导和训练提纲,体现出了不同年级的递进层次。同时我们关注到了作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采用了降低要求,个别指导、摘抄仿写等切实可行的形式,确保他们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也能有所收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经历了对于学生不断的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更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在作文中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我们通过一个个微点,有的放矢的让学生每次进步一点点。
形式多样、不忘初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将写作化为“他想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创设平台,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平时的微点训练中,课题组老师做到了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广泛表扬、个别鼓励。同时也注意了写作平台的组织和创设。我们开展了“每人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在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设置了作品展示墙,借助小记者平台,在《常州晚报》、《常州教育报》上刊登了许多学生的作品,尤其是《常州晚报》这学期又两次专版刊登了我校学生的作品。
敢于尝试、不断总结,丰富研究内容。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组成员不断反思出现的问题,并利用公开课的形式,展示自己对于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并积极进行研讨,形成共识。这一学期我们对于文章的立意选材、人物描写、环境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教学尝试。实践是检验思考的最有效方法,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入着。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一些新的思路产生。在本学期中,虞戌老师开设的区公开课《甜甜的泥土》就尝试着以将学生习作和文本做对比阅读,以学生的写作感受反哺文本的阅读理解。
在这样扎扎实实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取得了很多的肯定,张美红老师的论文《四个“一”成功突围考场作文四度》获省三等奖,戈颖娟老师获常州市“优秀小记者辅导员”称号。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也是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还有很多的困难等着我们去解决。总结起来,我觉得如下问题值得我们成员一起去思考。1、在微点作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教学指导是不是显得散乱,缺少系统性。2、如何通过微点作文将写作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自发需求。3、这学期尝试的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有没有必要继续深入。4、成员们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能不能更有效的将总结运用实践中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不断的求索。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