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公开课>>文章内容
戈颖娟公开课《与朱元思书》教案、课件
发布时间:2018-01-16   点击:   来源:   作者:戈颖娟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戈颖娟 2017.11.28

学习目标

1、美读课文,感受自然美、人情美。

2、品读赏析文章,寻找文章美点。

3、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人情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都是我们祖国数一数二的名山大川,可是老师却看到了有些人发出了这样的评价“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可有同学理解这些评价人的态度?你服气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呢?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与朱元思书》这篇山水小品文,相信你会心服口服。

二、望题生疑

引导:看到这个标题,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后大致归纳:

1、“书”是什么样的“书”?

2、是谁写给谁的书?

3、为什么要写这篇书?

4、这篇书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三、美文美读

1、听同学示范读录音(同学可以适当点评)

2、提出“我的美读建议”(同学针对刚才的朗读录音结合自己朗读技巧的积累提出朗读建议)

预设学生的建议大致归纳如下:(1)读准字词读音

2)读对节奏停顿

3)读对行文层次

4)读出轻重缓急

5)读出恰当情感

3、考察一下学生的字词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一下朗读的停顿节奏、交流朗读的语速、情感。

4、学生自主体验朗读课文

5、分段学生示范,可以适当设计学生进行个人或团队朗读PK

6、师生共读美文

7、交流美读收获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朗读,最好能合上书本,根据老师所给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画面配上文中最贴切的句子。

1、老师示范分享

2、学生看图配文

四、美点寻踪

1、教师引导:《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山水游记小品文中的上乘之作,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品读全文,美点处处,让人玩味。请你当一名高明的美文品鉴大师,品一品文章有哪些美点令你折服?

提示引领:可从文本的内容、结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方面入手……

范例:我发现文章美在 ,你看(你听、你想)(

2、学生自主探究,班内交流。

注:根据预设制作PPT,但具体课堂上学生回答可能比较散乱无序,以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灵活归纳点拨,不必面面俱到。

1)美在异水:描写了江水的洁净、清澈与纯美,又写出了急流奔腾、浪花飞涌的情状。一动一静,写的是异水的奇丽

2)美在奇山:美在高耸入云、争高直上的群峰;

美在耐寒常绿的树木;

美在群峰中的泉水、好鸟、鸣蝉、山猿;

美在幽静安闲,让人流连忘返……

3)美在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山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夹江两岸之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美在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此处系以声衬静,极言高山之幽静。

5)美在志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写出了作者在这美好山水中的感悟与感受,表达出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6)美在音韵和谐

全文四字句有28个,能分明地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语音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7)美在总分的结构

第一段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总领全文。

第二段分写异水和奇山

1层:写水之美

2层:写山之美

8)美在艺术手法

写水:动静结合,江水千姿百态

写山:化静为动,赋予生命活力

以闹写静,尽显深山幽静

光影相映,丛树欣欣向荣

3、美点小结(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展示预设PPT

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人情美 、结构美

五、回顾课堂

再次回到开头“望题生疑”板块,来一起高质量接地气地解答课堂开始时同学们产生的疑问。

1、“书”是什么样的“书”?

解答策略:

1)“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2)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其特点是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俪文”。

2、是谁写给谁的书?

吴均,字叔庠,吴兴人,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自然流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3、为什么要写这篇书?

真正原因无从考究,但学生可以做出合理的N种推测。

4、这篇书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回顾上面总结出来的再次强调: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人情美 、结构美

六、放飞思绪

这样一篇发自肺腑真性情的美文,让名不见经传的朱元思一下子也成了个神秘人物,假若你就是吴均的好友朱元思,在认真拜读了好友吴均写给自己的《与朱元思书》这封信后,内心有很多感慨与想法要与好友分享,想写一封《答吴均书》回赠给好友吴均,你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呢?

七、再读体情

教师引入:古人讲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我们再次共读这篇美文,感受吴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超然物外的旷世情怀!

八、学贵有疑

教师引导:自古疑为学之始,学贵有疑,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提出你今天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同学老师一起来帮着分析一下。

1、小组内提出问题交流解答

2、班内交流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九、课堂拓展

引导:不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人生,这篇美丽的山水小品文,一定让你想起了不少前人诗文中写山水的美句,试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例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王之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唐代 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苏东坡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代 吴桓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游鱼细石、急湍猛浪:清澈迅猛——动静结合

奇山:群峰争高、千百成峰:充满活力——化静为动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泉水好鸟、鸣蝉山猿:幽静安闲——以闹写静

奇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

附件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