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式体验生活,增强课程实践性,洛阳初中的生物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室转向田野,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里,参与劳作,学习劳技 ,受到同学和家长的欢迎。
6月4日,洛初的生物老师谢浩春又带领着初二的同学走进了学校的阳光农场,桃园。洛初桃园里的桃子虽然还不大,但是已经凝聚了师生不少心血,从栽种,修剪,抓虫,疏果,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走进桃林,近距离观察,亲身体验,基本熟悉了桃子的生长规律。在今天的上一节课上,老师带着大家上了一节手工课,利用旧报纸糊水果的套袋,虽然步骤简单,但是几百个袋子也费了大家不少手脚。今天,大家带着袋子和专用的扎丝,跟老师学习包桃子,看着老师一套一绕一扎很简单,但是轮到同学们上手,就是又慢又笨拙,但是为了桃子不被农药污染,避免虫鸟伤害,大家都仔细学习,认真模仿,克服桃园里的闷热,或是半蹲着,或是弯着腰,柰着性子完成一遍一遍的枯燥重复,一节课下来,大家腰酸背痛,汗流浃背,但是看着桃子都穿上了外衣,大家都特别有成就感。
在这样别开生面的课堂里,同学们表示不仅课堂生动吸引,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自豪感,而且一下子就掌握了书本知识,更学会了实际操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洛初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结合校本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本教学、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科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渗透融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进素质教育,“肯动脑,敢动口,会动手”的洛初学风日益浓郁!
(洛初供稿;图\文:翟丽群 审核:顾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