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地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家庭女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0   点击:   来源:   作者:lycz

富裕地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家庭女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洛阳初中 徐晔

要: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对我校外来务工家庭女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从各内容量表上看,存在较严重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都比较显著。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调查研究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999年8月,教育部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呢?据天津市安定医院所作的调查统计,天津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病率为13—26%(按不同病种的统计数字),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情感障碍、抑郁、焦虑、品行障碍、多动障碍等。1994年辽宁教科院对全省有代表性的2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发现小学生的20—3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中学生的比例高达40—50%。杭州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障碍有较大的上升趋势。女性重于男性,农村重于城市。而近年来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各个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家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采用的是由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对洛阳初级中学150名外来务工女生作了抽样调查,以期通过此次调查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从中得到一点启示,以利于以后更好地对她们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 调查方法

1、 量表说明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包括1个效度量表和8个内容量表,共100道题。其中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些量表的分数采用是为”1”分,否为”0”分统计的.

2、 调查对象

抽取洛阳初级中学8个 班外来女生作为被试,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8份,有效问卷135份。

3、 调查过程

发放量表前未向学生透露关于测试的情况;向学生发调查量表时,由主试说明指导语及强调需注意的问题,答题开始。时间不限,其中要求被试如实回答,不能有空项。

4、 统计方法

把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有关统计。

二、 调查结果

(一)洛阳初级中学外来务工家庭女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量表规定,除去效度量表项目,将余下的全部问卷项目得分累加起来。量表规定:若全量表总得分在65分以上者,即可认为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有的可能表现为攻击和暴力行为等。量表指出如果各内容量表加起来得分在8分以上,则表明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需接受特别计划指导。

洛阳初中外来务工家庭女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分类

正常人数

有问题人数

总分

131

97.03

4

2.9

学习焦虑

67

49.6

68

50.4

对人焦虑

118

87.4

17

12.6

孤独倾向

128

94.8

7

5.2

自责倾向

97

71.8

38

28.2

过敏倾向

107

79.2

28

20.8

身体症状

103

76.2

32

23.8

恐怖倾向

115

85.1

20

14.9

冲动倾向

115

85.1

20

14.9

1、从表一可以看出:4人全量表得分为65分以上,这说明她们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

学习焦虑。有学习焦虑的人所占的比例达50.4%。适度的学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促进学习。这里所得的数据是指那些学习焦虑过强的学生。他们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学习焦虑在开始时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和老师批评,被同学老师瞧不起。如果真的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了斥责、批评和歧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过强的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另外,成绩排名、重点班普通班的分类、中考压力等也是产生学习焦虑的的原因。

对人焦虑。有对人焦虑的人所占的比例达12.6%。对人焦虑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心理障碍。因为都是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孩又特别关注自己在其他同学心中的形象,所以会特别感敏自己的长相、穿戴、打扮,甚至家境情况,这些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讲话等特点。对人焦虑大多是经验不足造成的,或者是因外来家庭的家长工作原因总是一个人在家里玩,或者是受到过大孩子的欺负不敢到外边玩。

有自责倾向的学生所占比例为28.2%。有自责倾向的人自我评价低,自我轻视自己责备自己,其行为受悲哀和忧郁情绪的支配,背后可能掩盖着敌意和攻击,自责倾向的形成与家长的严厉惩罚、教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嘲笑等有关。

身体症状的学生比例为23.8%, 则自述经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疲劳等症状。在这些身体症状中,有的是真正的“病”,但当这些“病”同时出现时,大多是由于焦虑所造成的,中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排解心中的烦恼和郁闷,便以身体症状进行逃避。

有过敏倾向的人则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儿小事就放心不下等。过敏倾向大多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如父母有神经质,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状况恶劣等。

有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学生均为14.9%。有恐怖倾向的学生指对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这些取决于学生的个体特质,以及跟家庭中成员对情境发生时处理的方式有影响,很多时候和学习压力有关,很多数据显示在作业、学习紧张时,会出现咬指甲,舔手指头的行为, 严重的时候会肠胃不舒服甚至感到呼吸困难。有冲动倾向表明青春期学生的情绪特点的不稳定性,女孩子更倾向于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表现在精神上折磨自己,把已成事实的、盲目的、无用的怨恨留在自己的心里,生闷气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心身疾病。

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占5%,这部分同学孤独,因为来自务工家庭,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浅,通常就是问问考的好不好,无法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的不理解让他们感到孤独。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很多学生过度依赖现代通讯方式,习惯于上网聊天,发手机短信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

2、150外来务工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不含重复计数)

一项≥-8

二项≥-8

三项≥-8

四项≥-8

五项≥-8

六项≥-8

七项≥-8

八项≥-8

合计

150

16

9

9

3

3

0

0

0

40

%

10.6

6

6

2

2

0

0

0

26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总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6%,也就是说,根据该量表的要求,有16%的学生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心理问题。但其中一项和两项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例为1:0.6。一般情况下,采用该量表,存在三项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视为心理异常,那么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占6%。在本次测查中,总标准分≥65的学生为4人,占2.6%,这部分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和适应不良。

三、讨论

1、 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洛阳初中外来务工家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有待提高的。这是因为,学校还未有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就个别因素来看,该校外来女生存在较严重的学习焦虑,这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1)一入学老师就向同学们灌输竞争意识;(2)老师不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反而给他们很多学习压力。(3)家庭因素的影响。由于洛阳初中是一个经济发展重镇,很对外来务工者到此地来打工,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反而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大,所以导致他们的学习压力也过大。可能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嘲笑,从而导致具有较强的孤独感和冲动倾向。

2、 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达到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上了中学后,女生在学习方面比男生少些优势,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2)生理因素。因为女生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初一的女生大部分都已进入了青春期,她们对生理上的变化和初潮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加之缺乏成人的合理指导,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特别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同时,因为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一些不适应,这就使她们以身体不舒服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处在青春期的女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因此比男生更具冲动倾向。(3)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给予女孩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她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大于男生,独立性又小于男生。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恐怖倾向的产生与家庭中过分保护是有直接联系的。

3、 有明显的孤独倾向、自责过敏倾向。这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闭锁”心理,心事不愿意向家长倾吐,但又由于交往的需要,又非常注重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很多女生太过于看中友谊,所以在 中会变得过于敏感,常常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一旦友谊破裂,便会自责,常容易自责的人可能对自己不自信,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会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而这部分人会有深深地孤独感。

四、结论

1、 洛阳初中外来务工家庭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处于异常水平的学生需及时关注。

2、 务工家庭女生在学习焦虑上整体偏高,源于自身,学校,家庭的压力。

3、因打工家庭出来的孩子,经济上,居住环境,生活条件都比不过本地孩子,加上青春期敏感、闭锁的特点,所以务工家庭女生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较高。

五、建议

1、 改善家庭教育。(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适度,不能不切合实际地增加学习负担,并重视子女的精神需要、良好个性和品德的培养。(2)家长要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完善自我形象,言传身教,给子女作出良好的表率,让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3)也要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子女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4)家长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5)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家长要有意识地学习有关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关于青春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 改善学校教育工作。(1)学校克服一些教育的误区,在抓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要采取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竞争方式,则要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去调适学生的心理;(2)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同时,要鼓励广大教师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探索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技巧,因人而异地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从而达到师生心理、情感相容:对“好生”要全面评价,严格要求,不可无原则地捧爱,以免滋生任性、自傲的不健康心理,对“差生” 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可讽刺挖苦,歧视抛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可辱骂排斥,更不可施以体罚,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那些特别需要关心的学生应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捧出真诚的爱心,让他们得到温暖,从而健康发展。不能只是心理老师在做工作,要联合全体老师,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3)要充实隐性课程,办好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相对于显性课程(包括实验课和活动课等)而言,按一定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主要包括校园内教育教学方面的物质文化和具有育人情境的精神文化。实践证明,隐性课程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能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对于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心态,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无疑有不可低估的意义;(4)定期开一些讲座,把心理卫生知识交给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告诉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如何自我调节和求治,增强自我心理保健能力;(5)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3、 社会方面:(1)通过立法形式,强化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防与治的意识;(2)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问题识别监督网络系统和服务结构;(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敌视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身心问题。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