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红色经典,庆党百年华诞
——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等观后感评比结果
一等奖(10)
蒋春霞 费寒芳 顾榴英 梁艳 邵玉红
薛园 毛秋伟 胡淑萍 蒋晓英 潘忆汶
二等奖(85)
毛金丰 毛海英 邵均婷 陆彩婷 常芮 陈宁 陈耀 陈轶琳 邵晓峰
陈淑贤 丁伟 陆立新 方军 冯华忠 蒋素芬 刘婷 高丹丹 戈静华
戈利燕 戈颖娟 顾明锋 陈莲英 刘雍 何晓承 胡冰 江征亚 蒋丽
蒋夏艳 蒋正球 陆洪涛 陆茗 陆平 陆燕妮 罗银燕 马明贤 毛莉波
糜越是 石晓芬 沈英红 戚高峰 戚建英 钱珍 秦华新 戎浩英 曹娟
沈黎近 沈丽娟 谈凌燕 谈齐飞 谈晓弘 王立琴 王婷 王勇 王卫金
位广文 吴东升 吴杰 吴玉华 夏竞君 徐洪 徐慧 徐清 徐雪兰
徐晔 宣杏英 杨丽霏 杨婉芳 杨迎红 姚奇华 虞汉平 虞舜弘 虞戌
张立君 张美红 张晓琴 张志刚 赵平 赵文娟 周新宇 朱玉英 彭瑶
庄向科 庄晓霞 马秋夏 吴玉波
洛阳初中党支部、工会
2021.9.19
观看红色经典,庆党百年华诞
——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等观后感 2021.7
姓名 蒋春霞 学科 语文 工会小组 八年级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校党支部布置了观看《为了和平》、《人民的小康》、《百年风华》、《红船》、《跨过鸭绿江》、《山海情》、《光荣与梦想》、《觉醒年代》、《功勋》等红色影视资源,并要求撰写观后感。
看山不动情,此人必不伟;看海不动情,此人必不柔;看《山海情》不动情,此人必不善。我一次次被《山海情》感动,最打动我的是两位老师。一位是西部贫困山区的乡村教师白老师,还有一位就是东部扶贫专家凌教授。这里我想重点说说白老师。
白老师有两大缺点,一是有点娘,二是有点迂。
白老师实在太细了,琐碎得有点婆婆妈妈,在这群粗犷的北方汉子中显得极为另类。
第一次出场,白老师就异乎常人。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他老人家拿着针线做鞋子,像极了已上年纪只做缝缝补补的家庭妇女。但他是一个大男人,是一个父亲,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个校长。尽管这个学校里只有两位老师,但校长毕竟还是校长。
第二是对学生。马德福是他最得意的学生,是他教育孩子努力读书的标杆。马德福多次遇见人生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寻求白老师帮助。白老师总是耐心地开导他,苦口婆心,耳提面命,马德福一下子就稳下来了。
对自己的女儿,白老师就更“娘”了。麦苗要出去打工,白老师一方面坚决支持,另一面又黯然神伤。麦苗是自己相依为命的唯一女儿,他把女儿的衣服收拾整齐,一定要她带上厚毛衣,尽管福建天气暖和,根本用不着毛衣,但老父亲坚决不答应,说早晚温差大,会冷哩。有一种女儿冷,是你爸认为你会冷。白老师还偷偷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藏在毛衣里,他知道麦苗一定要收拾这件毛衣,那就会看到这笔钱。送别时,眼看麦苗坐上了车,他紧追几步,突然停下,抑制不住想哭,但又不想被人看见,快速地转身摘掉眼镜。
白老师的第二个缺点是迂。白老师不准孩子外出打工,认为不能为一点眼前利益,就辍学打工,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投资。为拦住海春玲,被她家长被打碎了眼镜,用一块狗皮膏药粘贴起来。其它家长骂白老师在断人家的财路,“怎么不把麦苗留在身边”?“老师太自私了,之所以阻止孩子出去打工,就是为了陪教师!”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老师,清官都难管家务事,但他偏偏要管,明知不可而为之。白老师说,孩子要走,就让车从自己身上碾过去。最后孩子们也不买账,说,白老师,你就让我们出去打工吧,实在念不下去了。海春玲也不同意老师去自己家做工作,越做越坏。白老师被这些孩子同仇敌忾了。这是什么样的伤害?但他还心心念念孩子的光明前途,前途是什么?不就是挣钱过好日子吗?白老师,这不是迂腐是什么?
白老师的优点也有两个。一是娘,二是迂。
先说白老师的娘。
对女儿,他用尽全部生命呵护。那年白老师要出去进修三个月,他怕麦苗与母亲冷,花了一个多月的工资,给她们买了一个炉子烤火。结果妻子煤气中毒死了。麦苗从此与白老师成了仇人,处处与父亲对着干,可怜的白老师从没有走进女儿的内心。
麦苗浑身是刺,但女儿所有的刺都是双向的,刺伤爸爸也刺伤自己。白老师完全理解女儿,他只能不断救赎,再也没有娶妻的念头,把麦苗抚养成人,给麦苗更多的爱。但麦苗却不肯听他的话,甚至也不愿好好读书。她希望外出打工,只是要离白老师远一点。白老师只能支持,麦苗又责怪他想把自己赶出家,把累赘去掉。白老师默默忍受,从不争辩。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父亲,他知道治愈一切的只有时间。
麦苗第一次回家,由于时间紧,不能在家住一晚。送走麦苗后,回头我们就看见白老师去收被子。《小王子》中说,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在看不见的地方。每当孩子从远方回家,父母一定早早晒好被子,我们每一次回家睡觉,都觉得被子有阳光的味道,其实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白老师收被子是又做爹又做娘的细心。
对学生,白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半根草是被风沙蹂躏的枯草,而这颗心却是炽热的赤子之心。白老师是南方人,当年到涌泉村来支教,涌泉一入深似海,他太可怜这些孩子,舍不得,放不下,离不开,从此他就留下来了,留下来就是一辈子。
所谓娘,是一个父亲了不起的担当,是一种伟大的母性情怀,是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所谓娘,还是一个老师的悲悯,是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老师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人留下来,就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这是一个西部贫困山区的老师,对教育、对所有孩子无边无际的柔情和挚爱!
再说说白老师的迂。
所谓迂,就是刚,就是不知变通,就是一根筋,就是死磕到底,硬干到底。这与白老师的“娘”和“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这就是白老师啊。没有对孩子的娘与爱,就不会有后来的刚,由菩萨情怀,突然而金刚怒目,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就是白老师性格表面矛盾而内质的统一。
其实白老师的刚早有铺垫,他是怎么教学生的,自己也就是怎么做的。作为一个老师,他表里如一。
闽宁村的双孢菇丰收,结果却卖不出去,谷贱伤农,大量的双孢菇都烂掉了。但麻镇长想搞政绩,坚决要在闽宁村开三级政府现场观摩会,推广双孢菇种植。马德福面临着人生的抉择。是昧着良心听麻镇长的话,开宣讲会,做主角,读麻镇长提供的稿子,成为焦点人物,走上麻镇长所说的官场“高速公路”,还是不听规劝,一意孤行走上黑暗的“独木桥”?马德福喝醉之后,又找到了白老师,白老师说:“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好呢,它危险但让人警觉,对吧?高速路是平坦,但是人就容易出事故,而且高速路速度快,一出事就是大事……”这就是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白老师一点也不含糊,利害关系说得明明白白。马德福明白了道理,也增添了勇气,终于选择了一条独木桥走到黑,硬刚到底。
白老师为什么坚决阻止闽宁村的孩子外出打工?他甚至不管不顾,与整个闽宁村的村民对抗,与整个扶贫的大局对抗,用一个寒酸老师微弱的肩膀,扛起孩子们读书改变命运的重任。但他不被理解,甚至被怀疑,被侮辱,被诅咒。极度苦闷的白老师,约上马德福一起喝酒,想得到马德福的理解。但自己这个最信任的学生竟然也说:“以前读书才是出路,现在打工也能致富。只要能挣到钱过好日子,有没有文化没什么区别。”白老师雷霆震怒,怒骂马德福,把他的东西狠狠扔出去,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
白老师怒骂自己最得意的门生,怒骂自己用来说法的典型人物,为何如此生气?白老师还有一个得意门生,就是马德福的初恋情人李水花。她的学业成绩甚至比马德福还要优秀。但她辍学了,被她老爹为了一口水窖和一头驴,就把女儿卖给了人家。为什么让娃娃们读书?就是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开始啊。往后的命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这才是白老师愤怒的原因,也是白老师坚决不让孩子辍学的根本原因。只有读书才能被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活得像一个人,而不是。
白老师还有更出格的事。
他从教育局抱着一个地球仪回来,正好听到小郭老师在上唱歌课。水花的娃娃晓燕,唱着当年水花拉着男人和孩子走了七天七夜去吊庄移民时唱的那首歌“走远咧,走远咧,越走越远咧,眼泪的花儿把心淹咧……”那一刻的白老师热泪盈眶,他听懂了水花悲凉的内心,她身上不屈不挠的意志:人不能靠乞求,更不能靠吃米而活着。他一改之前认为读书是头等大事的想法,决定要参加之前反感的自治区合唱比赛赛,他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更要让他们觉得并不比城里孩子差。
他大胆把麦苗厂里捐赠给学校的几台电脑卖了。给孩子们添置了校服,修理了操场,他的两块最大的心病解决了,他彻底豁出去了。和教育学生马德福一样,他也选择了独木桥,这条独木桥甚至比马德福的还要凶险。他是准备坐牢的,最后被免掉了校长,老师还可以继续做,这就够了。厦门大学支教的小郭老师被白老师的人格折服,选择了白老师曾经走过的路,留下来做校长。把学校交给小郭,白老师放心了。更重要的是,县里下文件,在校学生一律不允许外出务工,白老师的螳臂当车起作用了。
合唱比赛开始了,白老师闭上眼睛,用全部的身心指挥着,这是全世界最激情澎湃的指挥。晓燕的天籁之音之后,就是孩子们的吼叫,“冲天在哪里?”本来县里让唱花儿调子,他们唱的却是《春天在哪里》,根本不符合要求。但要求是城里人定的,城里人根本不理解山里娃,山里的孩子不是花儿,他们甚至也不是草儿。他们在呐喊,春天在哪里?“冲天”在哪里?这是所有人内心的呐喊。马德福、马德宝、白麦苗在下面听得热泪盈眶。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懂得这首歌背后的深意。随着白老师激昂的指挥,孩子们在吼叫,吼得有气势,吼得动情,吼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吼出了生机勃勃的原始生命力,就像破土而出的麦苗,从贫瘠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最后把白老师高举的双臂中,世界熄灭了,陷入死一般的沉默。高举双臂,这是受难者的姿势。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为这个教学水平严重落后的老师,为这个认为学习之外一切都不重要的老师,流下最真诚的眼泪。孩子们的春天在哪里,也许就在课堂里,在老师们的呵护里……
原先认为这样一部土得掉渣、讲述扶贫工作的电视剧,却让我两度刷剧,沉醉其中。我想,除了有真实的人物原型,有饱满的人物塑造和清晰的叙事线索外,就是那真实的情感碰撞吧!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家乡情、山海情,全部发自肺腑,激荡人心!
这个暑假,我是第二遍看《山海情》,如果下个长假有时间,我还愿意再刷一遍。
观看红色经典,庆党百年华诞
——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等观后感 2021.7
姓名 费寒芳 学科 校本 工会小组 综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校党支部布置了观看《为了和平》、《人民的小康》、《百年风华》、《红船》、《跨过鸭绿江》、《山海情》、《光荣与梦想》、《觉醒年代》、《大决战》、《功勋》等红色影视资源,并要求撰写观后感。
弘扬和继承“红船精神”,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电影《红船》以“红船精神”为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故事视角,准确演、全方位呈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与历史必然性,从原点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逻辑。《红船》影片定位于年轻化的叙事风格,以青年毛泽东的视角与思想成长为主线,把100年前青年们的青春
热血和理想情怀艺术化地展现出来 。
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从此,这条船上的人们,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风雨如晦的历史河流中劈波斩浪,引领中国人民一雪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民主、自由、幸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忘来路,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站在新时代的潮头的我们,重温当年红船如何冲破急流险滩,在时代的激流中寻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航向的那段历史,不仅认识到“红船精神”记载了党的光辉历史,还认识到早期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英雄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它是我们在未来前进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并发扬红船精神呢?
一、以不忘初心、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我们的先辈,因为初心,他们以身许国,无怨无悔;我们的先辈,因为初心,他们脚踏实地,实务担当;我们的先辈,他们不计名利,默默奉献;所以,我们的祖国,才会这样繁荣昌盛,蒸蒸日上,走向伟大复兴。因此,我们也要能不忘初心,忠诚为民,办好乡村教育,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部在今年秋季学期起,实现校内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正常上课日周一到周五都开展,每天至少2个学时,其中至少安排一个学时的基本托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实行弹性离校,对于确有困难、在18:30后仍需留校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基本托管。毫无疑问,为贯彻这一精神,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像树那样奉献它的花朵和芳香,像鸟儿那样奉献它的歌声,牢固树立让学生阳光成长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二、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理想是精神上的璀璨星光,它之所以美,是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抬头仰望,它都闪闪发亮。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我们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人、成材,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也不是一蹴而成的,现实和理想之间隔着汹涌的河流,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细心,不折不挠,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始终不改变我们的初衷和对学生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新时代,新征程;新时代,新使命,让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色基因成为指引教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