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 记洛阳初中七(7)(8)“乐享丰收 助力双减”劳动实践活动
金秋送爽 ,丹桂飘香,又迎一年丰收季。在丰收节到来之际,洛初(7)(8)在学校的主持倡导下,坚持“五育并举”,开展“农场话丰收,喜迎二十大”主题劳动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同时让师生让学生乐享丰收,喜迎二十大。
9月22日上午9时许,洛初阳光农场人声鼎沸,人头攒动,两个班一百二十名学生首先云集在倡议墙下,他们热烈欢腾、争先恐后地贴上心愿帖。一首首体现劳作辛苦的古诗,一句句厉行节约的标语,一行行赞美劳动的颂歌……都表达了同学们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也表达了他们坚守“粮”心 ,厉行节俭从自己做起的美好愿景。
热心的家长和志愿者们,带上农家的铁耙、镰刀、苗篮、扁担还有烧烤的炉子,早就在农场上摆开了架势。孩子们一来,像一群自由欢快的鸟儿,现在好多学生都住进了小区,眼前发生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兴奋。山芋藤牵连不断,总是理不到它们的根,七手八脚,一揪,又断了。好在还有经验丰富的种田老把式在,沿着山芋垄直接找到山芋根,镰刀沿着根部轻轻一刈,干净利落,一会就清理出了一块山芋地。接下来得刨山芋,用手刨费劲,还容易将山芋掰断。用铁耙是最合适的,但用它可得用点巧劲。耙齿落的位置必须要离山芋根十多厘米处,否则会刨伤山芋。孩子们学着家长架势,握住杆子,抬举铁耙,微微地甩起,到一定高度,自然降落,控制好落点,耙齿不偏不倚,深浅适度,顺势抬起耙柄尾,一翻,一串挤挤挨挨的红皮山芋便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从湿软的泥巴里拎出来,沉甸甸的,在阳光下,泛着红澄澄的光亮。惊喜、欢悦、兴奋、轻松,溢满每个孩子的心间,农场上空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萦绕其间的还有烧烤炉的炊烟。
丰收令人兴奋,但劳动对体力的考验是实实在在的。你看,满载着红薯的箩筐正等待着同学们”颗粒归仓“呢?男生们摩拳擦掌,女孩们也不甘示弱,分好了组,列好了队,摆起架势,卯足了劲,跃跃欲试。一声响亮的哨声划过秋日的天际,孩子们两个一组,扛起扁担,甩开膀子就蹿奔起来。毕竟是两人通力配合的事,配合不佳,就会弄巧成拙,欲速不达。你看,箩筐倾斜了,红薯撒了;扁担在颠簸中下了肩,箩筐在晃动中绊了腿,演绎出牵、拉、抬、扛等各种神操作。如此种种,均让人啼笑皆非,捧腹难忍。欢乐的赛场,谁都是赢家,竞技中每个队收获的快乐经验即是最好的褒奖。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烤炉的炊烟升腾起来,和孩子的欢声笑语一起萦绕在农场的上空。红红的炭火正旺,铁架子上土豆、板栗、玉米、山芋,水分收干,在滋滋的响声和哔哩吧啦的翻身跳动里变得金黄,发出勾魂摄魄般的诱人香味,肆意钻进孩子们的鼻腔,直入肺腑,不禁让他们口舌生津,垂涎欲滴。踮起脚板,在焦香四溢的氤氲里,伸长脖颈围着红红的木碳火窥探自己的美味,是让人望眼欲穿的煎熬。好不容易候着了,刚接到手里,又烫得人龇牙咧嘴,蹬地跺脚。扒开焦黑的皮壳,香甜软糯,唇齿留香,这一刻,再漫长的等待也变成人间至上的乐享。吃相无许文雅,快乐的心情才是绝佳的调味品。嘴唇上、手指间、袖子上也总是留一点乌漆嘛黑的炭灰成为自己的“战利品”。
到农村这片深广土地去,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拥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感悟不一样的人生。“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这个溢满金色阳光的季节里,在洛初这片热火朝天的热土上,每天都在讲述关于播种与希望,汗水与蜕变的成长故事。对于洛初每一届莘莘学子,恪守耕读起家的传统精神,把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下揽入胸怀,应该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和铁肩道义的担当。在乐享洛初丰收的日子里,坚守“粮”心,不忘初心,踔厉奋进,书写新辉煌,谱写新篇章,应该成为每一个洛初人矢志不渝的情怀,校园里一道永不凋落的风景。
撰稿:毛秋伟 摄影:胡冰 审核:顾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