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经纬>>德育活动>>文章内容
与法同行 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2025-02-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叶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国旗下,想和大家聊一聊 “法律如何守护我们的青春” 这个既严肃又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话题。很多同学可能觉得犯罪离自己特别遥远,可实际上,一些冲动之下的行为,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触犯了法律,甚至会彻底改变我们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从三个部分展开,和大家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敬畏规则的意识。

一、青少年犯罪的沉重代价 —— 暴力案件警示

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发生过的案例。在湖南省,有两位高二学生李某和王某,仅仅因为一点琐事闹了矛盾,就相约在学校门口打架,还各自叫了好多人来 “撑场面”。这一架打下来,双方都有人受伤。最后,法院判定李某、王某某等六名参与斗殴的被告人,组织或积极参与持械聚众斗殴,全都构成了聚众斗殴罪。其中,李某和王某某各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其他 4 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了三年至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大家想想,原本只是两个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却演变成了严重的刑事案件,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还在学校门口、下晚自习学生众多的时候发生,影响太恶劣了。

再看河南某初中的一起案件。被告人张某某和被害人葛某某是同班同学,就因为在宿舍里葛某某不小心碰了张某某一下,两人就争执扭打起来。混乱中,张某某竟然持刀把葛某某捅成了重伤。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虽然他犯罪时是未成年人,又有投案自首和和解的情节,最后被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但这也让他和葛某某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还有 2018 年江苏常州的小郑,17 岁的他和 16 岁的小吴在洛阳休闲园玩的时候,因为琐事起了口角,扭打起来。小郑一气之下,拿起砖块砸向小吴头部,导致小吴重伤二级。小郑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尽管他家赔偿了 20 余万元,法院也考虑到他未满 18 岁且认罪悔过,判了缓刑,可他还是留下了刑事案底。要是缓刑期间再犯错,刑罚会更重。在场的很多同学放假在家时也喜欢约几个同学、朋友到公园、篮球场等处玩耍,也时常会起争执,我们也时常会接到这样的报警,但我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些案例带来的教训,一时冲动损失的很可能不只是金钱,还有自由,以及人生永远也抹不了的案底。所以,平时要谨言慎行,三思而行。

二、警惕校园霸凌,守护校园净土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越来越多,而且实施暴力的人年龄越来越小,女生参与的情况也不少,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下面这些案例,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千万别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

初中学生刘某某和王某某闹了矛盾后,刘某某找来 2 名社会青年,在学校附近对王某某拳打脚踢,把人打成了轻伤。法院审理后,认为参与打人的肖某、文某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构成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和一年。这起案件里,刘某某作为校内学生,不该纠集社会闲散人员欺负同学;社会青年肖某和文某作为成年人,更不应该教唆、参与伤害未成年学生的行为。就算刘某某因为没到刑事责任年龄没被刑事处罚,学校也会严肃处理,必要时政府还会收容教养。

在一所职业学院里,女学生朱某带着另外 4 名女生,在女生宿舍楼里对两名同学下了 “狠手”。她们无故殴打、辱骂对方,还脱光其中一名同学的衣服羞辱,并拍摄视频在微信群里传播。仅仅是因为其中一名女生当天心情不好,就对同学做出这么过分的事。最后,这 5 名女生都受到了法律制裁,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赵某、李某、霍某、高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被打的同学不仅身体受伤,心理上也遭受重创,案发后很长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家里。

还有网络欺凌也不容忽视。某中学有个女生,和同学发生争执后,被恶意拍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招来一堆陌生人的攻击和谩骂,最后这个女生不堪其扰,心理崩溃选择自杀。2023 年山西大同大成双语学校的校园霸凌事件也令人痛心,小学生小孙长期被同班同学小赵等人辱骂、殴打、身体侮辱,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小赵等人被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训诫,并责令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同学们要清楚,校园不是法外之地,不管是言语侮辱、网络暴力,还是肢体欺凌,都可能触犯法律,一句 “开玩笑” 掩盖不了伤害他人的事实,一旦违法,法律的惩戒会如影随形。

三、以法为盾,护航青春成长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法律成为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呢?

首先,要知法于心。认真学习《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重要法律,清楚地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坚决不能做,给自己的行为划出明确的边界。

其次,用法于行。如果遇到被欺凌、被威胁的情况,别害怕,也别自己默默忍受,要立刻向老师、家长求助,或者拨打 110 报警电话,也可以拨打 12355 青少年维权热线,让专业的人来帮助我们。

最后,敬法于魂。法律不是用来约束我们自由的枷锁,而是保护弱者、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固铠甲。真正的 “酷”,不是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而是坚守法律底线,尊重每一个人。

同学们,青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而法律就是守护这份美好的底线。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把法律当作衡量行为的尺子,在青春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

谢谢大家!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