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经纬>>国旗下讲话>>文章内容
照亮文明的永恒火种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叶锋

  在敦煌莫高窟斑驳的壁画上,隋代画匠用朱砂绘下自己的身影:手握画笔的匠人与飞天共舞,飘带与颜料齐飞。千年流转,这抹朱红依然鲜艳如初,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脉动,都源于亿万双手掌的温度。

  原始先民在龟甲上刻下的第一道纹路,点燃了文明的火种。良渚古城五千年前的堤坝至今仍在护卫着江南水乡,都江堰的飞沙堰依旧吟唱着李冰父子的智慧。在雅典卫城的大理石柱间,至今能触摸到奴隶工匠打磨的纹路;在吴哥窟的浮雕上,高棉工匠将印度史诗凝固成石头的诗篇。这些穿越时空的杰作告诉我们,当人类的手掌与大地相触,文明的年轮便悄然生长。

  现代文明的交响乐中,劳动依然是跃动的主旋律。深圳蛇口港的龙门吊在晨曦中舒展钢铁臂膀,将中国制造的智慧输往五洲四海; FAST天眼的铝合金面板上,凝结着三代科学家校准毫米的执着。在贵州群山之巅,南仁东团队用二十二年光阴将"天眼"望向星河;在东海之滨,洋山港的工程师们以数字化革命重塑千年码头。这些新时代的劳动者以创新为刻刀,在时光长卷上镌刻着新的文明密码。

  劳动精神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密码。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种对劳动的礼赞,早已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明代《天工开物》的墨香里,飘散着"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智慧;民国时期,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带领学生开荒种地,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今天,塞罕坝林场的三代造林人用青春染绿荒原,蛟龙号团队在万米海沟书写"奋斗者"的传奇,这些故事都是古老文明基因的现代表达。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看见大兴机场的钢架穹顶折射着朝阳,北斗卫星在苍穹织就中国星座。这些新时代的文明地标,正是劳动精神浇灌出的希望之花。当每个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都成为追光者,当每滴汗水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终将在亿万双手的托举中照进现实。

IMG_20250428_094922.jpg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