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一班的黄己萱。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关爱残疾人士,共筑温暖世界”。就在昨天,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日子——5月18日全国助残日。自1991年起,我国将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国助残日,旨在倡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或许看不见五彩的世界,或许听不见动人的旋律,或许行动不便,但他们同样拥有梦想、才华和尊严。真正的关爱,不是怜悯,而是尊重。当我们遇到残疾人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自然的帮助,远比异样的目光更有温度。就像残奥会冠军们用拼搏证明:身体的障碍,阻挡不了生命的精彩。
关爱残疾人,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中:
1.不占用盲道,让视障朋友安全出行;
2.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方便轮椅使用者;
3. 与听障同学交流时,放慢语速,耐心倾听;
4. 看到残疾人需要帮助时,先询问,再行动,尊重他们的意愿。
这些小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就能让社会更加温暖包容。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成为助残行动的先锋。我们可以:
学习基本手语,让沟通无障碍; 参与志愿服务,如陪伴盲人跑步、帮助残疾人家庭等; 倡导校园无障碍改造,比如推动教学楼增设无障碍通道; 用科技助力,像许多大学生团队研发智能助残设备,用创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老师们、同学们,古人云"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社会理想。当我们为残奥健儿的拼搏喝彩时,更该记住:比金牌更闪耀的,是他们向世界证明的无限可能。让我们从今天做起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也许是一次主动的搀扶,也许是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只是多一份理解的眼神。
愿我们共同建设的校园,不仅能听见朗朗书声,更能听见每一种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因为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永远取决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的群体。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