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之“本”挖掘写作之源——邵均婷
发布时间:2017-12-29   点击:   来源:   作者:虞戌

巧用教材之“本”挖掘写作之源

——初探初中语文微点写作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邵均婷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它是很好的范文,是学生写作的活教材,不仅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且在写作方式、方法和技巧上都给予学生很直接的引导。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寻找写作方法与训练点,使课本为范本。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训练点,使学生的作文实践更扎实。多种训练方式有序进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关键词】教材 ;写作;微点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学生要凭教材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鲁迅也曾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都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而较少去开发和利用课本中的写作资源,较少发挥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示范和借鉴作用,而初中语文教材,它是很好的范文,是学生写作的活教材,不仅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且在写作方式、方法和技巧上都给予学生很直接的引导。

教师如果能将写作教学渗透于语文的文本教学中,那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一、 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寻找写作方法与训练点,使课本为范本。

要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对文本仔细研究,探究、提炼写作技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专家学者研究、论证从而选定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文中构思、立意、选材、及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例如,在学习人物外貌描写时,《一面》就很有借鉴意义。文中有三次外貌描写,分别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色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得黑了。”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作者写的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何区别?这三次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为什么要集中写这三次外貌呢?主要是抓住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后由阅读教学迁移到写作,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对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了这组外貌描写片段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着描写一位熟悉的同学的外貌,要抓住同学外貌中的突出特征来写,最好能注意描写的层次性。完成后,学生自我推荐到讲台前朗读,不说同学姓名,其他同学根据作品的描写猜测描写的是哪一位同学,由此评价这位同学有没有抓住特征,突出层次来写。

作品展示“他乌黑的头发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长长的睫毛让女生好生羡慕。我估计他每天早上不梳头,头发朋友们都不由自主翘了起来,在那开心舞蹈,他却浑然不管,每次朋友说起他的头发,他却毫不在意地说了一句”它们该怎么样怎么样,不要限制它们的自由。”这时他不禁摸起了他的头发,还小声的咕哝着。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每次下课,他总是坐在自己座位上,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总喜欢挠头,或者咬嘴唇。”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细致描写了眼睛、头发,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大大咧咧而又性格内向的特点。

二、 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训练点,使学生的作文实践更扎实

课本可供挖掘的素材有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琢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和学习水平的训练点,太空太大的都不易去学习指导。

目前,研究的和实践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1、研究一篇文章中的某个写作方面。如《散步》中奶奶要走平缓的大路,与孙子要走有趣的小路是故事中最醒目的矛盾冲突。可以就这个点学学如何在写作中表现矛盾冲突;《济南的冬天》修辞运用很出彩,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风的语段,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来写景,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写一段景物,在描写中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的描写;《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条理清楚,由花瀑写到花穗,再到花朵,总体上是由大范围到小范围,由面到点,在写景的时候,也可以提醒同学学习这段写景的条理性。《背影》中最后一段文字中,父亲对老境的担忧、对儿子的思念,父亲的愁绪就在书信中委婉地表达出来了。通过这段文字让学生体会如何让抒情更形象、具体。

2、研读多篇文章,研究其中某个写作方面。如在探究该如何来写人物的动作时,可把几篇课文中的典型的动作描写放在一起。如《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那一小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小片段,《台阶》中父亲担水的那个片段,探究这几段写动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体会其作用,并在习作中运用。

3、综合单元课文进行单元主题作文研究。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专题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师可以本单元的《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三篇课文为例,看课文别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怎么写出特点,在行文结构上课文可以提供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既让学生回顾文章,又生发出写作的一些知识,由于刚刚学过,运用到写作中去也驾轻就熟,较好把课本资源转化为写作资源。

选好训练点,作文指导就成功了一半,选择的点应贴近学生实际,深浅适中,点适宜小一些,选择点过大,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 多种训练方式有序进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单一的写作训练方式必将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甚至产生反感心理,要想作文训练实在有效,除了注重方法的提炼外,还要运用多种训练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从训练方式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整堂课用一个题材或一篇文章进行训练。如七年级上册中《我的老师》写了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写得有详有略,条理清楚,是教学生写提纲的范本。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写提纲先有明确的中心,然后让学生列出所写事件,这些事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详略。让学生了解列提纲时应列出所写事件,标出这些事件的详略情况,并明确详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这样一步步引导,逐渐完成文章的提纲,并在课后写同题材的《我的老师》时,也先尝试运用课堂所写的列提纲的写法。

2、每个点及时训练。及时训练才更能巩固写作效果。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写春风时调动多种感官,在欣赏例文,探究写法后,当堂及时进行了训练。

3、分层训练有梯度。写作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规律。比如学习写作一类文章可以先仿写一个片段,然后是几个片段,最后用一定的结构把这些片段组合起来。根据《紫藤萝瀑布》来学习写景时,可以写大范围的,整体的景色,然后集中笔力写小范围的局部的景色,最后用一定的结构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这样训练就比较有梯度,循序渐进,方法比较扎实有效。

4、综合训练。可以从一篇课文或几篇课文中选几个学习点,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以课本为摹本,运用学习点进行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七年级下册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运用小标题,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语言生动风趣,人物刻画生动。跟课文学习,以学课文的构思,尝试运用几个小标题来串联文章的内容。二是学课文的人物刻画方法,让学生体会对人物的描写用到了哪些方法,怎么描写的。学生当堂进行人物文章的仿写。这样的训练学生还是比较欢迎的,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较有成就感。

以课本为资源,学习写作,进行微点训练,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寻找写作方法,为范本。从教材的不同角度选择训练点,使学生的作文实践更扎实有效,运用多种方式有序训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然,在知道过程中还要避免纯粹的技巧知道,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