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採文本亮点 成就作文提升——虞戌
发布时间:2017-12-29   点击:   来源:   作者:虞戌

撷採文本亮点 成就作文提升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邮编:213104

虞戌

【摘要】作文教学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对于众多作文教学理念、方法的了解和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发掘语文课本内容,是一条非常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在写作教学中是兼具“样本”和“范例”的功能的只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获得关于写作的各方面的启发有鉴于此,我就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的布局特点做了一些尝试抓住一些微点进行训练,就地取材,形成系统,不断强化,这样可以充分挥教材强大的教学功能,确保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微点 样本范例 能力提升

写作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程序性知识(即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构成,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三类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得到有效的提高的,而写作内容知识也可以通过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以丰富。

其中对于教材的发掘是不可或缺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和王荣生教授对于教材选文的划分中的“例文”、“样本”的概念是相符合的。而作为语文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搜索文本的“读写结合点”,找到微点,扣准重点,聚焦难点,把文本资源渗透到学生写作中去,让二者“联姻”,拓展学生表达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让学生心动词发,妙笔生花,开拓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不失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微点训练法。

这里便要提到八年级下的教材编排,它的内容依次包括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单元辨析、弄懂一种文体,难度较大。我们不妨借助写作教材这个载体进行强化训练,一则能培养学生鲜明的文体意识,二则更是能抓住训练点,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仿文中散文之语,让想象的翅膀丰润闪光。

散文化的语言的仿写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流动着生命气息的美文,作者选择了紫藤萝这个意象,在描写花卉的部分,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写作,极具层次感,极具张力。既表现了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种开花紫藤萝在整体上给作者的美感——壮美;从一朵朵小花去看得到了“张满了帆”的紫藤萝花帆是小小的,“舱”是尖尖的。色是过渡柔和;“船舱”贮满琼浆这种局部之美——优美。同时作者又诉诸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成功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的,有丰厚意蕴的紫藤萝之“象”。

此段描写细细品读,极具美感,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无论语言,还是构思,都很具模仿的特性。课堂上针对散文的文体特征,抓住文段精讲、品析,当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妙处,产生创作的冲动后,水到渠成让学生模仿写作。不仅仿其精美的语言,修辞的使用,角度的选择,意境的营造;更要仿其精致的结构,层次的运用,想象的放飞。

在这里还要提及下《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后的一个设计。在教授了《石榴》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模仿《白杨礼赞》中关于白杨树的一段描写的结构就《石榴》一课进行压缩仿写,即第一句总起描写石榴的特征——那是一种十分可爱的树,接着分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然后总结。

这一训练既帮助学生掌握总分总的结构,又检查学生对《石榴》一课景物特征,枝干、叶片、花、果等特点的理解感悟,又能了解学生在课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善于发现这些隐藏在教材中的训练点,作文教学就显得简单易行。

二、试增论据,在论据表述中掌握论证的技巧。

议论文是初中生文体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易理解的。如何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容易,得找一个台阶,寻一个阶梯。

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几个重点展开教学:1、议论文如何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述;2、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要全面典型;3、议论文论述要有理有据。

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用新的论据来替换文中出现的论据,并适当展开论述,在凡人的论据引用上,要求学生就引用班级中的身边同学的事例,但是一个前提就是不能改变文章的结构。本文引论部分从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为引子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本论部分引经据典,从名人到凡人,从生命的危难时刻到人生的平常时刻,有科学家、哲学家、作家,从少女个人到画家群体,可谓是全面典型;结论部分针对现代人越来越实际、物质的现状,作者发出美好的祝愿:保持人生纯正的追求。条理清晰,文体特征典型,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心灵鸡汤。

借助这个训练点,学生的习作还是比较成功。不但基本能够在行文中展示出基本的议论文结构,更是在论据的选择、论述上有颇多出彩之处。议论文的难点在巧妙的作文训练中巧妙化解,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写作的热情。

三、补写、续写,给小说打上自己的烙印。

小说巧在留白。这些留白的使用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可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练笔,这有利于加深理解课文的主旨,又为学生提供放飞灵性的天空。

留白处补写,便是最佳的选择,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谈及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至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老板也是一再提及孔乙己欠钱,最终也没有再提。最后作者这样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在情节推移上出现了跳空,形成了一段空白。小说在这里设置这样一段空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孔乙己作为一个不会营生的读书人,在这段时间里命运如何,不能不引起读者的关注。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酒客和掌柜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又有谁关心过他的命运呢?酒客们只是把他当作笑料,掌柜的只是关心孔乙己欠他十九个钱。这段空白让读者关注孔乙己命运的同时,不能不感觉到有一股悲凉涌上心头。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到这一情节后,不妨抛出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鲁迅的写作风格,为孔乙己补写这一段空白的人生经历。这不仅是一次写作的练兵,更是一次对文章主旨、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再挖掘,从学生为孔乙己补写的不同人生经历中我们能够窥探到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深度,对人物的理解程度,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次有效反馈。

情节延伸处续写。有许多小说绘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泰格特的小说《窗》结尾处写到: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故事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也留下无数种可能。这是一个绝佳的写作契机,人性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局,发生不同的故事。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原著的精妙,另一方面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极大的刺激和促进。

众所周知,教材中的选取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从阅读的角度自然可以鉴赏、品味,而从写作的角度,亦多可借鉴。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进入文章,入情入境,情动于衷,也要注意让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获得写作角度、构思、技巧、语言的借鉴,能形于外。鉴于苏教版八下几个单元鲜明的文体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做一个有心人,抓住一些微点进行训练,就地取材,就能将散落在教材中的一颗颗珍珠捡拾起来,形成系统,不断强化,充分挥教材强大的教学功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假以时日,相信功到自然成。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3号    邮编:213104    电话:0519-8879919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访问统计